【藏品名稱】2012年京劇臉譜三組1盎司彩色銀幣(2枚)
【發行日期】2012年6月29日
【藏品材質】(精制金銀幣):99.9%;(精制)銀幣:99.9%
【藏品規格】1盎司
【藏品直徑】40mm
【發 行 量】50000枚
【發行單位】中國人民銀行
【圖片鑒賞】





【背景介紹】
京劇是中國戲曲中最大的劇種,蘊含了我國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被譽為中國的“國粹”。京劇雖只有二百余年的歷史,但與其它戲曲相比,它發展快,流傳廣,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京劇臉譜由唐朝樂舞大面所戴面具和參軍戲副凈的涂面逐漸演變而來,是京劇演員進行面部化妝的一種特殊譜式圖案,它以精巧的構圖、絢麗的色彩、細膩的線條、均勻揉抹的手法創造出了眾多性格鮮明又神態各異的藝術形象,一般應用于凈、丑兩個行當,以突出所飾演人物的品貌、身份、性格、特征,其中各種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譜式和色彩,使人能目視外表,窺其心胸,具有“寓褒貶”、“辨忠奸”、“別善惡”的藝術功能。因而,臉譜被喻為角色“心靈的畫面”。
京劇臉譜的譜式繁多,蔚為大觀。京劇臉譜的演變和發展,不是某個人憑空臆造的產物,而是京劇表演藝術家們在長期藝術實踐中,對生活現象的觀察、體驗、綜合,以及對劇中角色的不斷分析、判斷,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藝術手法。京劇臉譜是和演員一起出現在舞臺上的活的藝術,被視為“國粹中的國粹”。
京劇臉譜是一種寫意和夸張的藝術,常以蝙蝠、燕翼、蝶翅等為圖案勾眉眼面頰,結合夸張的鼻窩、嘴窩來刻畫面部的表情。開朗樂觀的臉譜總是舒眉展眼,悲傷或暴戾的臉譜多是曲眉合目。勾畫時以“魚尾紋”的高低曲直來反映年齡,用“法令紋”的上下開合來表現氣質,用“印堂紋”的不同圖案象征人物性格。
從色彩上說,現在的京劇臉譜有紅、紫、黑、白、藍、綠、黃、老紅、瓦灰、金、銀等色,這是從人物自然膚色的夸張描寫,發展為性格象征的寓意用色。
一般說來,紅色描繪人物的赤膽忠心,義勇無儔;紫色象征智勇剛義;黑色體現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貴品格;水白色暗喻人物生性奸詐、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油白色則表現自負跋扈的性格;藍色喻意剛強勇猛;綠色勾畫出人物的俠骨義腸;黃色意示殘暴;老紅色多表現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將;瓦灰色寓示老年梟雄;金、銀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虛幻之感。
京劇臉譜的構圖多種多樣,加上五彩繽紛,裝飾性很強的各種圖案,容易使人眼花繚亂,產生神秘感。其實,歸納起來也不過有十幾個類型,由于相互借鑒,相互變化,就派生出許許多多的譜式。這些譜式都是以各種人物的形貌、性格特征為依據的,即使是同一類型的譜式,因人物性格不同,各部位的線條勾畫與色彩處理也就各異,使每個人物都富有各自的個性,而絕不雷同。
為詮釋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展現京劇臉譜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內涵,弘揚京劇藝術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滿足國內外市場對中國傳統文化題材項目的需求,中國人民銀行定于2010年至2012年分三年發行三組中國京劇臉譜彩色金銀紀念幣,幣面圖案中的臉譜人物皆選自京劇人物中的正面角色,或廉潔奉公、剛正不阿;或驍勇善戰、忠心為國;或才華橫溢、正氣浩然,意在展現京劇臉譜創作過程中富有時代特色的思想與美德,弘揚新時期的精神風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行計劃,中國京劇臉譜彩色金銀紀念幣(第1組)、(第2組)已分別于2010年9月16日和2011年4月15日發行。
中國京劇臉譜彩色金銀紀念幣第1組與第2組的成功發行,喚起了海內外眾多集藏者對中國京劇臉譜藝術的濃厚興趣,彩色金銀幣所呈現的精湛造幣工藝與彩色移印工藝搭配,令人驚嘆。為保證該項目的延續性,中國人民銀行定于2012年6月29日發行中國京劇臉譜彩色金銀紀念幣(第3組)一套。該套紀念幣共5枚,其中金幣2枚,銀幣3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該套金銀紀念幣分別由深圳國寶造幣有限公司、沈陽造幣有限公司和上海造幣有限公司鑄造,中國金幣總公司總經銷。該套金銀幣中的1/4盎司金幣與1盎司銀幣的規格和發行量與第1、2組一致,并增加發行5盎司圓形精制彩色金幣2000枚和5盎司精制彩色銀幣10000枚。該套金銀幣作為整個項目的收官之作,將為中國京劇臉譜題材系列金銀紀念幣的發行完成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