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介紹:
為表彰科學家們的功績,郵電部發行了這套郵票。
本套郵票共4枚。
4-1為“地質學家李四光”。李四光(1889---- 1971),湖北黃岡人。早年加入同盟會,曾任湖北軍政府實業部長。1912年赴英留學,后在伯明翰大學獲碩士學位。1902年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質所所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古生物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協主席等職。李四光在古生物學、冰川學方面卓有建樹。他最大的貢獻在于地質力學方面。他用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的變化,探索地殼運動與礦產分部的規律,把各種構造形跡看作是地應力活動的結果,建立了“構造體系”這一地質力學的基本概念。他運用地質力學分析中國東部地質構造特點,認為新華夏構造體系的三個沉降帶具有廣闊的找油前景。后來大慶、勝利、大港等油田的陸續發現,證實了他的科學論斷。
4-2為“氣象地理學家竺可楨”。竺可楨(1890 ----1974),浙江上虞人。1909年畢業于唐山路礦學堂。1910年赴美留學,學習農學及氣象學。1918年回國,1936年任浙江大學校長。后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氣象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職。竺可楨是中國近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奠基人。在臺風、季風、中國區域氣候、農業氣候、物候學、氣候變遷、自然區劃等的研究和自然資源的考察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4-3為“物理學家吳有訓”。吳有訓(1897---- 1977),江西高安人。1920年畢業于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6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歷任中央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學院院長等職。后曾任上海交大校務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長兼數理化學部主任。吳有訓的主要貢獻在于對X射線的研究方面。二十年代留學美國時,他就與美國著名物理學康普頓合作,研究了近代物理學中的X射線量子散射理論。吳有訓經過艱苦細致的研究,證實了康普頓的理論,有人因此把康普頓效應稱為康普頓-吳有訓效應。從50年代以后,他致力于科學組織工作,對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他同時還是一位教育家,一生桃李滿天下。
4-4為“數學家華羅庚”。華羅庚(1910---- 1985),江蘇金壇人。他只有初中學歷,是一位自學成材的數學家。1930年,他在上海《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數學論文,引起數學家熊慶來教授的注意,被請到清華大學任教。1936年,他赴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在此期間,他在數論方面取得顯著成果,解決了當時的一些著名難題:瓦林問題、泰林問題等。1938年回國,任西南聯大教授。1946年赴美國,任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得諾斯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數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華羅庚在代數、矩陣幾何、多復變函數、數論等方面均有重要貢獻。他與王元合作研究的近代數論方法在近似分析上的應用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被稱為“華-王方法”。他十分重視數學方法在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致力推廣統籌法和優選法。
本套郵票以四位科學家為主圖,背景輔以所精通專業的簡潔內容,人物風度優雅,栩栩如生。
購物首頁 | 關于我們 | 招賢納士 | 業務聯系 | 版權聲明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黃寺大街德勝置業大廈1號寫字樓1011室
版權所有:點購收藏網 Copyright © 2008-2023 京ICP證100771號 京ICP備1200416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