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介紹:
孫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廣東香山(今中山)人。1892年香港西醫書院畢業。1894年上書李鴻章,提出革新政治主張,被拒絕,遂赴檀香山組織興中會。次年在香港設機關,準備在廣州起義,未成。1900年派人至惠州(今廣東惠陽)三洲田發動起義,失敗后繼續在國外開展革命活動。
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領導興中會,聯合華興會和光復會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提出三民主義學說。他創辦《民報》,宣傳革命,同當時的中國改良派激烈論戰。此后他在國內外發展革命組織,聯絡華僑、會黨和新軍,多次發動武裝起義。1911年(宣統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各省紛紛響應。12月29日,孫中山被17省代表在南京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宣誓就職,月底組成臨時參議院。2月13日,因革命黨人對袁世凱妥協,被迫辭去大總統職務。3月,臨時參議院通過孫中山主持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孫中山被選為理事長。1913年3月,因袁世凱派人殺害宋教仁,孫主張起兵討袁,但黨內意見分歧,在袁出兵進攻時倉促應戰,旋即失敗。1914年,孫在日本建立中華革命黨,重舉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次年發表《討袁宣言》,1916年又發表《第二次討袁宣言》。1917年,段祺瑞解散國會,孫中山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 組織護法軍政府,并當選為大元帥,誓師北伐。1918年,因受桂系軍閥和政學系的挾制,孫被迫去職,旋赴上海,創辦《建設》雜志,發表《實業計劃》,并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1921年,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1922年因陳炯明叛變,退居上海。1923年,他在驅走陳炯明后回到廣州,重建大元帥府。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通過宣言,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應邀北上討論國是,提出“召開國民會議和廢除不平等條約” 兩大號召,同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進行斗爭。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其遺囑主張“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著有《中山全書》、《總理全集》等多種著作。
黃興(1874----1916),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軫,字廑午,又字克強,湖南善化(今長沙)人。1902年夏(光緒二十七年),黃赴日本留學,和楊篤生共同創辦《游學譯編》。1904年,他和陳天華、宋教仁等在長沙組織華興會,策劃長沙起義,未成。次年,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中國同盟會,黃任執行部庶務,居協理地位。自1907年起,他先后參與或指揮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今友誼關)起義、欽廉上思起義、云南河口起義和廣州新軍起義。 1911年(宣統三年),他與趙聲領導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率領敢死隊進攻總督署。武昌起義后,黃從香港趕到武昌,被推為革命軍總司令,在漢中、漢陽對清軍作戰。上海、蘇、杭等地相繼光復后,他來到上海,被推為副元帥,主持南北議和的談判。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他任陸軍總長,臨時政府北遷,任南京留守。1913年7月,黃由上海至南京任討袁軍總司令,失敗后流亡日本。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他因意見分歧而未參加,旋赴美,但仍積極策動討袁,與孫呼應。1916年袁世凱死后,他回到上海,后病逝。
章炳麟(1869----1936),號太炎,浙江余杭人。早年加入強學會,編輯《時務報》。1900年斷發明志,反清革命。 1903年在《蘇報》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等文章,反對改良,主張革命,因而入獄。在獄中參與策劃組織光復會。1906年出獄, 在日本加入同盟會, 任機關報《民報》主編。武昌起義后回國, 任南京臨時政府總統府樞密顧問。1917年任護法軍政府秘書長。“五四”運動時轉而反對新文化運動,主張尊孔讀經。“九?一八”事變后譴責國民黨,主張抗日救國。1936年病逝。章炳麟博學多識,是近代國學大師,在文史方面頗多建樹。
1986年是辛亥革命75周年。為了紀念這場偉大的革命,中國郵電部發行了這套紀念郵票。
在郵票人物的選取上,作者考慮得比較全面。孫中山、黃興、章炳麟三人都是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最早的領導人。在革命斗爭中,孫中山為主帥,而黃興和章炳麟則是一武一文,相得益彰,都是孫中山倚重的主要助手。因而以這三個人作為辛亥革命領導人物的代表是適宜的。
本套郵票共3枚。郵票設計者是中央美院國畫系的田黎明先生。設計者在表現人物形象時,使用一種有陳舊感、歷史感的形式來再現當年的時代精神,使人從圖案設計中感受到一種深沉、莊嚴和博大的力量,把人的思緒帶入一種深遠的歷史境界中去。這在中國郵票設計上也是非常獨特的。
3-1為“孫中山”。表現了盛年時期的孫中山形象。作者以孫中山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的遺囑作為人物精神和性格的塑造點,使整個形象的明暗處理及神態的刻劃、氣質的體現都服從這個總的原則。人物背景是單純含蓄的總統府和象征漢、滿、蒙、藏、回“五族共和”的五色旗,表現辛亥革命成果。
3-2為“黃興”。畫面中的人物一戎身裝,意志堅定,性格剛毅,同時還透出寬厚純樸的氣質,形象刻劃得十分準確。背景主體是武昌起義的旗幟,與人物形象配合協調。
3-3為“章太炎”。主圖是章炳麟頭像。他眼神犀利,神態倔強,前額寬厚,作者將這位學問淵博、思路敏捷的理論家和《民報》主編的形象刻劃得栩栩如生。背景是他主編的《民報》圖案,與黃興郵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作者在人物形象的總體刻劃上還吸收了版畫的一些特點,加強了黑白對比度,減少了灰調子,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畫面趨向單純、概括,從而較好地把握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購物首頁 | 關于我們 | 招賢納士 | 業務聯系 | 版權聲明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黃寺大街德勝置業大廈1號寫字樓1011室
版權所有:點購收藏網 Copyright © 2008-2023 京ICP證100771號 京ICP備1200416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