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貨幣面額實行的是舊幣制,即:當時的1萬圓等于現行人民幣的1元。例如:面值800圓的郵票等價于后來的面值8分郵票。集郵界統稱這部分郵票為“舊幣值郵票”,包含紀特票、普票、航空票、欠資票、改值票、包裹票、軍人貼用票等。
因紀、特票題材最豐富,且限量發行,所以集郵者歷來偏愛,“舊幣值紀、特郵票”共計43種(其中:紀票31種、特票12種)。“舊幣值紀、特郵票”有不少是新中國郵票的龍頭,例如:特4“體操”一套40枚,枚數最多,四方連的設計;紀10“和平”是新中國第一套異形郵票,第一套三角郵票,還有第一次國旗郵票、國徽郵票、建國閱兵郵票、政協會議郵票等等,所有的第一次均凸顯其文物價值、收藏價值以及投資價值。
從近幾年的市場行情來看,“舊幣值紀、特郵票”升值幅度巨大,產品需求、收藏需求不斷。這是因為其發行量較少。據官方公布的信息來看:發行量最少的只有25萬套,最多也不過1000萬套,絕大部分在200-600萬套之間。從文革前的通信消耗和文革期間的銷毀,加上近年來的產品消耗、收藏沉淀,目前市場流通量已經很少,所以才會得到集郵者和投資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