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9時30分,泓盛2011亞洲國際郵展專場拍賣會在太湖國際博覽中心二樓舉槌。拍賣會共匯集近千項精品,最終成交額超過1300萬元人民幣,成交率高達83%。
全場激烈競拍高潮迭起
12000、13000、15000……22000、25000、28000,“成交!”隨著拍賣師一錘定音,第84號拍品,標價3000元的“新中國老紀特”一組40件郵票在多位買家的力捧下,最終“定格”。在昨天連續近12小時的拍賣現場,像這樣激烈的競拍不在少數。
很多珍品郵票的競拍都有不俗表現。其中,標價10萬元的倫敦版蟠龍加蓋“中華民國臨時中立”新票全套8枚,為辛亥革命后第一套民國郵票,最終以19萬元成交;新中國郵票的風向標“紀94梅蘭芳舞臺藝術”小型張以20萬元成交,超過起拍價整整10萬元;而一枚未發行的“全國山河一片紅”郵票最終以55萬元成交。
紅印花原票成交爆冷門
此次郵品拍賣會的重頭戲之一是一枚紅印花原票,此枚票色彩鮮艷,品相佳,目前市場價格在百萬元;但是讓現場眾多買家大跌眼鏡的是,這件拍品在以60萬元起拍后,幾番競標,最終被神秘場外買家以68萬元競拍成功,這讓很多現場買家羨慕不已。
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的原票簡稱紅印花原票,它位居“華郵四寶”之首。紅印花原票并不是郵票,加蓋以后才成為郵票。因為紅印花原票從未發行過,且絕大多數都是進行了加蓋后面世,所以原票流傳出來的數量稀少。據專家考證,存世僅60枚左右。
千里郵緣一線牽
“德國漢斯收藏中國信封專場”是本次拍賣的另一大亮點,專場所有拍品出自一位專門收藏華郵的德國資深集郵家。這位集郵家雖然不曉中文,但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就以國外專家的身份被派往中國,而恰巧所在之地便是這次亞洲集郵展覽的承辦城市———無錫。他被中國的傳統文化所吸引,并與中國郵票產生了不解之緣,開始熱衷于中國各時期郵票的收藏與研究,到現在已整整35年。這次郵展,經過泓盛團隊的努力,終于將這位與無錫頗有淵源的德國老人的部分精品征集回國。拍賣會上,他的拍品中僅有兩件流拍,其余100余件全部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