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鄉鎮雍陌小學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挖掘校園特色“集郵進校園”,通過營造校園集郵文化,創建集郵活動室,組織集郵講座,開展系列集郵活動:如郵票設計,作文、演講比賽,集郵班隊活動等等,構建了別具一格的集郵特色校園文化,走出了一條創建校園文化的成功之路,推進了學校的素質教育,給學校教育帶來了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雍陌小學王敬華老師有著20多年的集郵經歷,憑著對集郵事業的熱愛,于2005年在雍陌小學成立集郵小組。集郵小組自成立以來,堅持每周至少上一節集郵課,每學期開一次集郵知識講座,每年舉行一次師生郵展。
集郵小組想盡一切方法,把集郵工作與學校德育工作、文化工作聯系在一起,《校園集郵文化的建設與研究》于2009年4月正式在鎮教科文衛辦立項并開題。雍陌小學獲得“2004―2007年中山市集郵先進學校”,2008年被授予“廣東省集郵示范學校”稱號,2008年獲“廣東省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青少年集郵競賽‘優秀組織獎’”;學生獲30多個省級獎,50多個市級獎,80多個鎮級獎。并多次被兄弟市、鎮邀請參展,集郵輔導教師在《中國集郵報》發表了2篇文章,在《中山集郵》發表了5篇文章,學生在《中山集郵》發表了2篇文章。
教師拿出自己的收藏品與學生分享
負責上集郵課的王敬華老師可算是一名骨灰級的集郵迷,雖然他的課主要都是介紹郵票的基本知識和集郵的方法,但他的每一節課都能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
談到王老師的授課秘訣時,王老師說:“抓住郵品的特點和郵票反映的知識,把與學校現行教材知識相關的教學內容融合起來,讓郵票作為形象直觀的教具進行‘郵票’教學。比如現在學生要設計一組關于翅膀的專題,那么我會讓學生發揮想象空間,思考哪些東西是有翅膀的,再結合自己的收藏,相互展示,把郵票知識滲透到解說中去,以培養學生們的興趣。”
有學生透露,在集郵課上,王老師還會拿出自己的私人收藏與同學們一起分享。王老師的課不僅圖文并茂、生動形象,還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教學質量,也增強了這群小集郵迷的集郵興趣。
“郵票就像一艘承載歷史的小船”
今年讀六年級的劉紫彤同學在加入集郵小組以前,不明白為什么小小的一張郵票能夠吸引那么多人的興趣。但自從上了集郵選修課以后,她對郵票和集郵有了更深的認識,從老師給他們展示的各種精美、形狀各異的郵票中認識了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等。她說:“郵票就像一艘承載歷史的小船,可以通過它了解很多知識,它所蘊涵的豐富內涵需要仔細去品味。”
另一位同學黃小玲也說,自從選修了集郵課以來,她獲益良多。她說:“小小的郵票,方寸之間也是一個大世界。”從一枚枚圖案精美、設計別致的郵票中,她能讀到的不僅僅是它表面的故事,還有里面道不盡的內涵,社會與經濟、文化和發展、歷史與未來……
集郵之花 幽香溢遠
進入小學校園的孩子正處于智力發育的重要階段,好奇心強,喜歡動腦筋,敢于提問題,但對抽象的詞、枯燥的公式與概念難以理解,反而對一些具體、直觀的事和物感興趣。
美麗、色彩豐富的郵票就吸引了不少孩子,對一些郵票的內容,他們雖是似懂非懂,但也會表現出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了激發學生們的興趣,三鄉鎮雍陌小學便專門開設了集郵小組,選擇了孩子們喜歡的形式,為孩子們提供發展興趣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