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印花原票全張為100枚。為了方便加蓋,就將全張十字形剖開,成4個小張,每張25枚。因此,加蓋的版模是直5枚,橫5枚。最初加蓋的是當1圓。印版內“當壹圓”3個字相當于5號鉛字,試蓋了兩個全張。送審時郵政當局嫌加蓋的中文“當壹圓”字型太小,不甚醒目,使用起來可能不方便,即令停止加蓋。隨后就改用大字繼續加蓋,其余文字未加改動。按理說,不合格的郵品是廢品,應就地處理掉不得外流。然而,紅印花小字當1元加蓋后并未銷毀,據說隨著大字當1元票一起交郵局出售。近年來,郵學家研究后得出一個結論,小字當1元實際上是樣票,加蓋數量50枚沒有公開出售,是被以監印加蓋郵票的費拉爾為首的少數人瓜分了。費拉爾共買得7枚,其中1件四方連,3個單枚。紅印花小字當1元是正票而并非變體票,早期是我國集郵家追求的目標。它被列入中國珍郵“前四寶”之一,又是“紅印花八寶”之一。是中國最名貴的郵票,蜚聲中外郵壇,躋身世界珍郵行列,被美國《林氏集郵新聞》高級編輯唐娜·奧基夫收錄在自己編輯的《世界珍郵》第二集里,附圖并專門對其產生的原因、背景、收藏情況、價值等作了詳細介紹。存世量33枚,未使用的新票32枚,其中四方連和橫雙連各1件,其余為單枚,包括1枚舊票。
據集郵家劉肇寧先生在《我國最名貴的郵票——小壹圓》一文中介紹:歷年來收藏過多枚小1元郵票的中外集郵家有:費拉爾,在1897年至1940年間,擁有7枚,其中包括1個四方連;周今覺,在1932年至1947年間,擁有5枚,其中包括1個四方連;德根,在1897年至1956年間,擁有5枚,其中包括1個橫雙連;郭植芳,自1946年以后,擁有6枚,其中包括1件四方連;林文琰,自1981年起,擁有5枚,其中包括1件四方連;李定方,在1963年至1972年間,擁有3枚;克萊恩,在1933年至1947年間,擁有4枚;紐伯得,在1947年至1962年間,擁有3枚;大衛德爵士,在1942年至1970年間,擁有4枚;水原明窗,自1957年以后,擁有3枚。
紅印花專家黃光城先生將原先所知的30枚紅印花小1元逐一編號,并對每一枚由誰購自誰之手,現存何處的來龍去脈進行了詳細的考證和記載。他把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寫成專著《紅印花小一元票存世考圖鑒》。從此以后,世界各國拍賣目錄中提到某枚小1元票時,必定注明是黃光城《圖鑒》中編號第幾號。1988年,荷蘭集郵家斯圖亞特郵集中發現1枚紅印花小字當1元,由荷蘭郵人奧蘭亞帶到1988年上海電視節集郵展覽上,引起上海集郵家們的極大關注,通過研究,將其鑒定為第31枚。緊接著第32枚紅印花小字當1元于1988年9月20日在美國露面,美國拍賣商阿里維族將其刊載在他的《世界珍郵私家交易目錄》的封面上。品相甚佳,圖案偏左一些。第33枚紅印花小字當1元郵票同時在香港蘇富比公司拍賣。此票原系美國騎兵軍官占士·薛丹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收集的。1948年占士·薛丹去世后,這枚郵票和其他一些中國早期郵票被放置于一家銀行的地窖內,后來由占士·薛丹的后裔拿出來拍賣。
紅印花小字當一元還有兩枚珍貴的變體票。一枚是在加蓋英文“dollar”后面漏掉句點“.”。郵票目錄上稱為“‘dollar’后無點”。其原因是排版時疏忽,而不是印刷時漏墨。另一枚是“dollar”后面的句點“.”與“r”相距較遠,有2mm的距離,郵票目錄上稱為“‘dollar’后‘.’遠離”。也是排版時不慎造成的。
目前,中國郵票博物館內藏有兩枚紅印花小字當1元,一新一舊。新票由紅印花郵學家王紀澤先生1965年冬天捐獻,舊票為集郵家馬任全先生1956年7月捐獻。這枚中國第一號珍郵,至今已有半數以上在華人手中。1997年版《中國清代郵票目錄》(修訂版)標價:紅印花小字當1元新票180萬元,“dollar”后無點200萬元,“dollar”后“.”遠離200萬元。1991年9月11日~13日,英國倫敦拍賣華郵收藏家斯塔少校郵集中1枚紅印花小字當1元新票,以132000英鎊成交。北京郵星貿易總公司1996年北京郵品拍賣會上,1枚紅印花小字當1元新票以180萬元拍出。創造了新中國郵品拍賣會單項拍品最高成交價。1999年1月16日《集郵報》報道:美國一份權威集郵報刊日前介紹了世界100件拍賣最高成交價(包括買家傭金)的郵品,中國郵票亦占三項。第57位就是中國的紅印花小字當1元票,拍賣價為291340美元;第81位也是中國的紅印花小字當1元票,以228822美元拍出。2001年6月23日美國紐約在拍賣菲律賓華人集郵家莊順成遺物《紅印花藏集》時,其內有一件孤品小一元橫雙連,成交價是5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552.3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