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票的“四珍”指中國早期郵票中的4種珍貴郵票:紅印花票加蓋小字“當壹圓”郵票、紅印花票加蓋“當伍圓”郵票、紅印花票倒蓋兼蓋“暫作洋銀貳分”郵票、紅印花稅票四方連、由于它們都與“紅印花稅票”有血緣關系,因此,也稱“紅印花四珍”。
紅印花稅票,原是腐敗的清政府為解決國庫空虛,準備仿效外國開征印花稅,因此在籌備開征稅前,特向英國倫敦華德羅公司定制了一批紅印花稅票,原票面值為3分,雕刻版印刷,共印刷了約60萬枚。當紅印花稅票運回國后,因遭反對而未能實行,只好將這批稅票存放在上海海關造冊處,閑置無用。這時,正趕上清代國家郵局成立。并開辦了匯兌、包裹、保價郵件等業務。當時又適逢清政府幣制改革,通貨由銀兩改為銀元,而匯兌、包裹等郵政業務,需要高面值郵票,但庫存郵票中最高的面值為24分銀,再說以銀兩為面值的郵票已不再使用,新印刷的郵票又沒能如期完成,因此,便把這批紅印花稅票加蓋上“大清郵政”和暫作洋銀面值,經改制后作為郵票使用,這種郵票自1897年2月起陸續發行,先后共加蓋了8種。
最先加蓋的是小字“當壹圓”,用鉛字加蓋了②格50枚,加蓋后發現字體太小不醒目,后又改為手工雕刻的大字“當壹圓”。據說,小字“當壹圓”只售出40枚,目前存世的僅有30枚,其中新票四方連和雙連、三連各1個,其他均為單枚票;而使用過的舊票,至今僅發現1枚,是稀世孤品。這枚舊票,從發行到1944年,在歷時47年中,曾九易其主,最后被我國著名郵票家馬任全收藏。新中國成立后,馬任全主動將它捐獻給國家的寶庫中。加蓋大字“當壹圓”高面值郵票,絕大多數用于匯兌,貼在匯票上的郵票,在支付匯款以后,匯票留存在郵政局存檔,然后匯總交郵政局銷毀,因此,加蓋大學“當壹圓”舊票十分少見,實寄封就更為少見。加蓋大字”當伍圓”倒蓋票,是中國早期變體票中有名的變體票之一,曾發現1枚在1901年10月由廣西梧州經香淃寄往德國的保谷信實寄封。
加蓋小字“暫作洋銀肆分4”的郵票,也有兩種,一種是“4”為小字的,另一種是“4”為大字的。
加蓋“暫作洋銀貳分2“的郵票,也有兩種,一種是“2”字比較大,一種是“2”字比較小。在加蓋小字“2”“暫作洋銀貳分”郵票中,有兩種變體票,一種是重復加蓋2次的變體郵票,存世約有10多次;另一種是倒蓋的變體票,這兩種郵票都是珍郵。
此外,還有加蓋大字的“當壹分”郵票1種。
這樣,由紅印花稅票加蓋改制出“當壹分”郵票1種,大、小“2”字“暫作洋銀貳分”各1種,大、小“4”字“暫作洋銀肆分”各1種,大、小字“當壹圓”各一種,大字“當伍圓”1種,共計8種。
沒有加蓋的紅印花稅票雖不是郵票,但加蓋的“紅印花郵票”都是由它改制而成的,因此,紅印花原票也被視為珍品,尤其是原票四連,更為珍貴。
中國郵票“五寶”指民國時期的5種珍貴郵票:北京一版中心倒印辟雍貳圓雙色郵票、北京一版中心辟雍壹圓誤蓋“限省新貼用”郵票、北京一版帆船圖叁分倒蓋“暫作貳分”郵票、北京二版帆船圖肆分倒蓋“暫作叁分”郵票、紐約版中心倒印孫中山像貳圓雙色郵票。
北京一版中心倒印辟雍貳圓郵票,俗稱“宮門倒印票”。“辟雍”指天子所設的大學,隋唐以后改稱“國子監”。現今的北京國子監,建于元朝。郵票圖案采用的是國子監二門里的琉璃牌坊,因其金碧輝煌,雄偉壯麗,有人誤認為它是宮殿大門,于是,便把用它作圖案的郵票稱為“宮門”郵票。“宮門倒印票”的俗稱,也由此而來。“宮門倒印票”是在進行藍黑兩色套印時發生的,當一色郵票四周藍色圖案印好后,套印另一色郵票中心黑色“宮門”時,由于放倒了版模,結果出現宮門倒印。當年僅發現1個郵局全張,共50枚,是十分稀罕的珍郵。
北京一版辟雍壹圓誤蓋“限省新貼用”,俗稱“限‘省新’壹圓票”。辛亥革命以后,由于軍閥割據,當時許多省份的幣制與中央政府不統一,于是在各省貼用的郵票上加蓋“限×省貼用”字樣。“限‘省新’貼用票”(應為限“新省”貼用,即“限新疆省貼用”),在加蓋時將“新省”誤排為“省新”。 這種限省貼用的變體票是怎樣發現的呢?原來上海有一位外僑寫信給當時的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郵局,要購買100套加蓋“限新省貼用”的郵票。當他收到郵購的郵票時,意外地發現了內有1枚“限‘省新’貼用”票。 于是,他當即給迪化郵局拍電報,要求再購買此票。郵局得知這消息后,一方面復信拒售,另一方面將所有未售出的這種變體票撕下收回。收回的這些變體票,后來僅有極少量流傳于世。
北京一版帆船票,是中華民國郵政首次發行的面值為“分”的普通郵票。
這種郵票的圖案為帆船,背景是黃河大鐵橋,因此得名“帆船票”。帆船票在加蓋時,出現了兩種變體票,一為北京一版帆船圖叁分倒蓋暫作貳分郵票,一為北京二版帆船圖肆分倒蓋暫作叁分郵票。這兩種郵票都很珍貴。
紐約版中心倒印孫中山像貳圓雙色郵票,郵票的邊框為藍色,中心圖案是黑色的孫中山先生頭像,因雙色套印,出現倒印變體票。這種倒印變體標產,印刷全張分為4格,上膠打孔后可分為4個郵局全張,其余3個郵局全張至今沒有被發現。
中國郵票除了“四珍”“五寶”,在民國初期郵票中,清代蟠龍圖加蓋“臨時中立”郵票和“中華民國臨時中立”郵票,也都是很珍貴的郵票。1941年淮南區抗日 根據地曾發行過供《淮南日報》等報社記者和通訊員寄稿用的郵票,這種郵票在郵票圖案中心加蓋一個黑色“稿”字,因此被稱為“稿”字郵票,它是中國近代最珍貴的郵票之一,特別是“稿”字新票四方連,存世僅1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