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11月,清代海關郵政為了慶祝慈禧太后60壽辰發行了一套郵票,這也是我國的第一套紀念郵票,也是中國第一套全套異圖郵票,俗稱萬壽票,全套9種,面值、圖案分別為:
1分橘紅色,圖案為五幅捧壽;
2分銀黃綠色,圖案為騰龍戲朱;
3分銀鉻黃色,圖案為騰龍戲珠;
4分銀玫瑰紅色,圖案為騰龍戲珠;
5分銀黃色,圖案為鯉魚躍水;
6分銀紅棕色,圖案為騰龍戲珠;
9分銀明綠色,圖案為五蝠捧壽;
12分銀橘黃色,圖案為左右雙龍;
24分銀深玫瑰紅色,圖案為一帆風順,前6枚為小型票,圖幅為19.75*23.5毫米,全張12格240枚;后3枚為大型票。
圖幅為31.5--32*24.25毫米,全張6格150枚,齒孔為12度或11.5度,有背膠,這套郵票由赫德建議發行,費拉爾設計,石印,郵票原定在日本印制,后因甲午戰爭而改在海關上海造冊處印制,而未能于1894年11月7日按時發行,具體時間人民幣收藏到現在還沒有定論。
因為這套郵票多次印刷和調色不準,使刷色多有差異,9分銀票因為監印人費拉爾故意所為,使每格左下角的1枚子模倒置,而與相鄰郵票形成了清代郵票中唯一的對倒票,另外這套郵票共有4種版別:
1894年初版,稱上海初版;
1897年再版,稱上海再版,專為加蓋而印,原票未正式發行,有少量流出;
1897年改版票,用無水印白紙印制,正式加蓋發行的僅有2、3銀兩種,當時任造冊處副處長的莫倫道夫專為饋贈清政府高級官員和各國使節印制,所以,利漠倫道夫版屬未正式發行的郵票。
在萬壽票中也有很多珍貴變體票,初版中,1分銀,3分銀,6分銀有直雙連和橫雙邊中縫漏齒;2分銀、4分銀、5分銀有橫雙連中縫漏齒;9分銀有直雙連、橫雙邊中縫漏齒,對倒真雙連、橫雙連漏齒,又寸倒雙連漏齒十分難得;24分銀有直雙連中縫漏齒;9分銀全張左下角一枚對倒,很珍貴,此外,在籌印過程中還產生了大型、中型、小型黑色樣票,試色樣票,主要有初版黑色大型樣票、香煙紙試色樣票,再版中型樣票、黑色全格樣票。
萬壽票真偽區別
真品
紙質薄而略透明,有太極圖水印,齒孔為11.5-12度,再版與初版刷色有細微差別,圖案清楚,刷色準確,莫倫道夫版使用無水印厚紙印制,印刷精美。
偽品
紙質粗厚,無太極圖水印,圖案模糊,齒孔不規則,刷色深淺不一并且暗淡,多于三四十年代,以原票照相翻版的手法所為,技術低劣,稍加留心就可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