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和園建成于1895年,與紫禁城里的暢音閣、承德避暑山莊的清音閣并稱清宮三大戲樓。它的建筑規格與歷史內涵為三大戲樓之最,堪稱中國古代戲樓之中,登峰造極的存世代表。其結構繁復和功能齊全,聲學效應合理,有很高的科技及藝術價值,反映出中國戲臺在形式上的飛越發展和修造水平。該戲臺曾是一組專為清統治者看戲修建的大型建筑群,其雖然是為滿足自身聲色之娛,但是由于財力、人力的充裕投入、加上清統治者較高的鑒賞力和嚴格要求,對京劇戲曲的規范、發展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被譽為“京劇搖籃”,在中國戲劇及建筑歷史中,占據特殊的地位。該幣取其為幣面圖案,涵蓋了中國古代戲臺的修造歷史、建筑藝術、演劇活動等內容,極具典型代表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該幣背面為京劇《水漫金山》場景,幣中,白素貞和小青正于激戰施法中,俊扮,皆頭戴額子、紅纓高懸;臉頰兩邊穗帶垂大朵絨球,顯現半人半妖之身份,也襯托出粉面妖嬈;兩人身著一白一青兩色、立領對襟、窄袖緊口、腰際束箍的戰衣戰裙;白娘子一手高舉令旗,站立姿態,顯現嫵媚、窈窕、颯爽之姿;小青執劍呈弓步“探海”、輔佐之狀,盡顯英武、果決之容;兩邊蝦兵蟹將扮相,頭戴鏟頭盔,兩邊彎翹,說明其小妖之身;皆身著素色抱衣抱褲,穿魚鱗甲,背帶“蚌殼靠”,手執水旗,顯現正于輔助“行水作浪”之狀;幣面人物造型,正是京劇舞臺中“同仇敵愾”、“英姿勃勃”之集體亮相,展現出武旦、生優美、灑脫之工架。小青、蟹將皆是青色衣飾,既是人物性格身份說明,也使色澤凸顯白娘子形象。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