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郵票和生肖屬相相形同象的動物、繪畫、文物、工藝等題材的郵票不同,而生肖郵票主要有3類:第一類是在“賀年郵票”的名稱下按十二生肖屬相圖案系列發行,如日本、韓國的生肖票;第二類是郵票名稱雖與生肖無關,但圖案設計有意識地選用中國十二生肖內容;第三類是郵票名稱或票面文字有明確的生肖內容,如中國的“T.46庚申年”。
就于廣大集郵愛好者非常關心的第四輪生肖郵票的發行工作而言,筆者與《中國集郵報》其中的《第四輪生肖郵票應從“鼠年” 開始》一文持完全相反的觀點。為此,略陳己見之對我國第四輪生肖郵票發行的三點建議:
1.每年的1月5日仍是第四輪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期最宜
對于將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期改在農歷春節當天發行的建議,筆者和身邊的許多郵人都持反對意見。雖然郵壇上關于生肖郵票發行日期的爭論由來已久。但是,絕大多數集郵人越來越認同將每年的1月5日是最適宜的而且中有很多優越性的。首先,從現實出發,從發行到新郵票逐級分發、下撥到全國各地縣、市(區)、城鎮的郵票銷售網點是需要較長的時間過程的。而1月5日發行便可以防止和避免一些地區在新年春節期間買不到生肖郵票的尷尬。其次,1月5日和農歷春節間的時間可以讓郵人利用這段“機動” 時間購買新發行的生肖郵票制作自己喜歡的生肖封、拜年封。否則這些便是不可能實現的。第三,春節期間是郵局營業窗口業務的高峰時期,同時也是我國規定的法定節假日,因此,為緩解各地郵局在這段時間內的工作壓力,第四輪生肖郵票的發行日期,最好避開這個時間段為宜。
2.第四輪生肖郵票應緊隨第三輪生肖郵票發行
我們都知道不僅我國首輪生肖郵票的首枚是從1980年的“猴年”開始的,已發行的三輪生肖郵票均是從“猴年”開始的。所以,筆者認為:第四輪生肖郵票應依照慣例從2016年的“猴年” 開始,而不必等到2020年的“鼠年”。理由有三:首先、一年一度的生肖郵票,不僅形成了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生肖文化氛圍,而且其社會影響力十分廣泛。購買生肖郵票已經成為我國集郵愛好者乃至人們群眾新年春節的一道豐盛的精神大餐。如果突然中斷5年,不僅使傳統的“中國年”索然無味,也使缺少“生肖情結”的春節帶來極大的缺憾。其次、如果真要2020年的“鼠年”才發行第四輪生肖郵票,那么生肖郵票中斷的時間便是漫長的5年。而這5年之中出生的孩子,就沒有與之相對應的新發行的生肖郵票來作為出生紀念,無疑會給他(她)們造成很大的遺憾。最后、作為廣大集郵者乃至人民群眾最為喜愛的郵票品種的生肖郵票中斷5年,既會對集郵文化的普及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對集郵隊伍的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筆者認為,我國生肖郵票應順其自然,從2016年的“猴年”接著發行第四輪生肖郵票。
3.第四輪生肖郵票應堅持原模式彰顯中華傳統文化風格
筆者陸續從《中國集郵報》等許多集郵報刊、媒體上看到,許多朋友對第四輪生肖郵票的發行提出了不少建議。既有提出第三輪生肖郵票發行結束后,應重新發行第三輪生肖郵票小全張的;也有提出第四輪生肖郵票應該以小型張的形式發行的;還有說應該向世界其他國家的生肖郵票“接軌”,以4枚1套+小型張的模式發行第四輪生肖郵票的。但是,筆者認為我國的生肖郵票還是應堅持原來的發行模式。以上的建議均是不可取的,世界一些國家生肖郵票的發行便證明了這些,上面建議的發行模式不適合表現生肖題材,更難以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筆者認為,我國歷時33年、自1980年開始連續發行的三輪生肖郵票,既各具時代特色,又體現出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不僅產生出許多著名的經典品種,而且風格獨特、自成系列,受到了國內外集郵愛好者乃至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和歡迎。因此,作為生肖文化發源地的我國,在這個問題上,一定不能崇洋媚外,放棄自己的風格。而是應該在堅持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風格的前提下有所創新。基于以上論述筆者認為我國第四輪生肖郵票的發行應堅持以下4個原則:首先、一套1枚、大小版(版式一、版式二)并舉的發行模式。其次、在印制技術上,堅持和采用膠雕版(或影雕版)彩色套印新工藝。再次、在設計手法和藝術表現形式上,既要堅持中華傳統文化特色,又要融入現代藝術氣息。最后、千萬不要像世界上某些國家那樣,使生肖郵票淪為動物郵票。
由此看來,第四輪生肖郵票還要堅持按照一套1枚、大小版(版式一、版式二)并舉的發行模式緊隨第三輪生肖郵票發行完畢后于每年1月5日發行,這樣既可以讓生肖郵票繼續發行,也能讓已形成的文化氛圍和文化情緒繼續延續,此外在增強民族自豪感的同時還能無形地增加它的收藏投資價值。
生肖郵票文化蘊含量大,無論從市場行情看還是從價值趨勢看都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