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3月1日我國開始發行第二套人民幣,同時對第一套人民幣實施了回收政策,從此套人民幣開始我國紙幣印制技術開始有了很大提高,從而我國的貨幣制度進一步得到了健全。
在第二套人民幣其中有三種特殊的紙幣,它是由蘇聯代印的,并且被稱為蘇三幣,其中蘇三幣包括,1953年3元紙幣,1953年5元和1953年10元紙幣,蘇三幣在第二套人民幣中是最昂貴的三張紙幣。
其中,1953年10元紙幣是二版幣中的幣王品種,在大多53版第二套人民幣10元大黑十的仿制品中采用的是膠版印刷,包括平印和平凹版,有的也是彩色復印出來的,假幣是完全沒有凹版印刷的效果,無立體感和線條感。在紙幣正面的農婦的頭發,假幣更是糊成一片,而真幣每根發絲清晰可見;再就是大黑十的國徽水印防偽的特征是非常明顯,線條很清晰,水印也很清楚,,假幣有的根本就沒有水印,有水印的也是壓出的痕跡或用半透明油墨印上的;真幣和現在紙幣差不多手持鈔票顫抖發出的聲音清脆,余音較長,假幣發出的便是沉悶的聲音;在手的觸摸上也有很大差異,真幣的凹凸感強,假幣不明顯或者是沒有。
1953年三元紙幣是我國人民幣歷史上唯一一枚面值3元的紙幣,它在人民幣收藏市場上價值千金,若錢幣收藏者對它進行真假鑒別首先要檢測紙幣的規格大小,其中真幣首次采用了先進的膠版凹凸套印技術,真幣有實心五角星花紋混水印,正背面雙凹印刷,相對于單面印刷,雙凹印刷版版紋深、墨層厚,防偽功能較好。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