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將首度發行拜年郵票,從此每年都會發行。
像這種民俗郵票其中包括春節、端午、中秋、重陽在內的表現走勢都不佳,與生肖、名畫等主流題材相去甚遠,市場上很難找到這些題材的貨源,而民俗郵票最大的功勞在于讓年輕人不要忘記中國的傳統節日和民俗文化。
自2000年開始,中國郵政連續四年發行了春節、端午、中秋、重陽題材,而2014年發行的拜年應該是最大的民俗題材。在此之前,與民俗有關的題材還包括年畫系列,民俗郵票價值雖然一直不高,但是還沒有跌破面值。
題材較常規、沒特色并且認同感又不強是很難形成系列和板塊的,然而當不成系列的時候就沒有資金會對它感興趣。雖然節日、民俗題材市場走勢不好,但其影響面也不是很大。
無論是中國郵政還是民間其他企業,都很少專門為某個節日發行一些禮品冊子,所以民俗郵票的市場消耗量也不足,即使是過年這樣的大日子,生肖題材還是很受歡迎的,比如說,馬年將要到來了,就會用與馬有關的郵票制作以馬到功成、龍馬精神為主題的禮品冊,而即使是真的發行民俗冊子,其市場接受程度也不會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