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大龍郵票一整版25枚,這套郵票看似一樣,其實仔細分辨就可以看出它的每枚郵票上的字體和花樣都是有差別的。
這套大龍郵票與那些用現代印刷技術印制出來的郵票不同整版大龍郵票中的25枚郵票中每枚都有著細微的差別,而這些細節也正是容易讓人忽略的,而這些細節也使每一枚大龍郵票都變得與眾不同,從而具備了唯一的編碼。
大龍郵票出現的這種細微差別引起了藏者的極度關注,而其中的各種研究觀點也是五花八門,其中有人認為這是由當時郵票設計工匠手藝上的偏差所導致的,不過這種觀點很快就招來了大多數史學家和郵學家的反對,畢竟,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起源于北宋,其技藝進化到清朝時已經相當成熟。打個比方,我們從來沒有看到哪本古書中的每一個“之”字都各不相同,大相徑庭;而偏偏在如此嚴肅的郵票設計中卻出現了上圖所展示的巨大差別。按理說,當時的工藝絕對不至于“糙”到這個程度,再說為什么同時期先后發行的其他很多郵票就不具有這個特點呢?大龍郵票中的這種奇異現象著實令人匪夷所思。于是,又有一些專業人士研究認為,這是當時清政府有意設計在郵票中的一套數字或文字密碼,并且只有當時極少數幾個愛新覺羅家族的皇室成員才知道其中的含義,以便溝通國家的高度機密。后來臺灣還有人專門出書對郵票的這一特點進行過詳細的論述,但此書竟與這些百年老票一樣,發行量極少,非常精貴,一本書售價竟然高達18萬!
目前許多集郵家都熱衷于搜集大龍郵票,并且努力按照它的細節差別把它們歸位到相應位置,這樣就可以組成一個完整的方格,而這個方格就叫做復組方格。
復組方格具有很大的收藏投資價值,目前復組方格是拍賣會上的搶手產品,整套價格四十萬左右,復組方格大龍郵票是一套難見的珍品,因此要想集齊還是很有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