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關鍵稀土元素供應的擔心,推動小型礦業公司股價飆升,業內高管和分析師稱,這種飆升正演變為一個泡沫。
在全球稀土產量中占大約97%的中國,已經減少了此類礦物的出口,此舉推高了此類大宗商品的價格,并促使世界各地搜尋其它來源。稀土廣泛應用在從電腦到電動車等各類高技術產品中。
自2008年底以來,由研究服務機構Kaiser Bottom-Fish Online編制的稀土企業股價指數已暴漲12倍,僅過去一個月就飆升35%。
礦業分析師約翰•凱瑟(John Kaiser)表示,稀土市場現在就像20世紀90年代的網絡股泡沫。“在這場競賽中,任何一家領先企業都可能失足。”
目前的局面與2006-08年的鈾價泡沫也有類似之處,當時鈾價飆升(以及有關供應緊缺的歇斯底里)推動鈾礦勘探企業的股價飆升。如今,這些企業的股價多數已跌回低價股水平。
在多倫多上市的稀土加工商Neo Material Technologies在中國有兩家工廠。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康斯坦丁•卡拉牙諾保勒斯(Constantine Karayannopoulos)表示:“我擔心的是,像所有泡沫一樣,當這個泡沫破滅時,有人會落淚。”
總部位于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6家不為人所知的小型礦商,現在總共擁有接近70億美元的市值,盡管其中沒有一家公司開采出了任何稀土。
每年交易的稀土的總價值為大約20億美元。
在紐約上市的“稀有元素資源公司”(Rare Element Resources)股價在過去四周內飆升135%,自今年1月以來暴漲近300%,而根據其最新監管申報文件,該公司2009年只有兩名全職雇員。該公司希望在2015年投產。
首席財務官和主要股東之一馬克•布朗(Mark Brown)表示,股價動蕩是因為自由流通股不多,而該公司致力于開發其在美國懷俄明州的礦已有10年。
“股價肯定是瘋了。但我們有一個真實的項目,其凈現值遠遠高于本公司目前的市值,”他表示。
加拿大公司Quest Rare Minerals計劃開采不那么常見的重稀土。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彼得•卡希(Peter Cashin)表示:“要我說,沒有幾家輕稀土勘探企業能夠生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