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能保值,特別是退出流通領域的早期人民幣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對此幾乎所有的錢幣收藏家和集幣愛好者都認同這個觀點。前幾年,錢幣市場熱潮洶涌時,國內錢幣收藏與投資的重點是人民幣中的流通紀念幣和第三、第四套人民幣,由于一大批投資新軍的突發性介入和盲目的搶購,造成了國內不少地方炒賣成風,一些錢幣市場里甚至狂炒尚在流通的第四套人民幣,以所謂的冠字尾數相同、五位連號等形式加價拋售,從而使第三、第四套人民幣的價格嚴重脫離價值。這種狂炒終究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最后導致第三、第四套人民幣價格大跌,許多盲目介入的投資者被深幅套牢。
錢幣市場終于從高潮回落,連續三年多的低迷走勢使許多收藏投資者變得理智起來,近來有不少收藏者把目光逐漸投向了早期發行的第一、第二套人民幣。從今年4月落槌的上海市第七屆錢幣拍賣會上傳出的信息看,不少長線投資者似乎對目前十分冷清的錢幣市場仍不屑一顧,對流通紀念幣的漲跌漠不關心,但對第一、第二套人民幣中部分中價質優品種卻情有獨鐘,如參加競拍的415號拍品、一張八成新的第一套人民幣“伍拾元(火車大橋)”從500元起拍,經過眾多買家競相參拍,最終以5000元落槌成交,創出該幣價格的歷史新高。
近期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早期人民幣收藏升溫現象?究其原因,首先是早期人民幣品種繁多,如第一套人民幣有62種版別,第二套人民幣有13種版別,但存世數量、特別是品相上佳的卻很少,尤其是其中的珍稀品種只會因時間的推移而繼續損毀,因而其價格的穩定性大大優于近期發行的各種錢幣。其次,當前存世的各種早期人民幣珍品的價格與同期珍貴的郵票價格相比還明顯偏低,因此其后市升值潛力較大。再次,通過近幾年各種媒體的介紹,投資者識別早期真假人民幣的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贗品的特征經常被曝光,從而增強了投資的信心。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