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是以收藏郵票為主,收集、研究與郵政有關郵品的一種文化活動,屬于文化范疇。因社會、政治、文化、經濟、和觀念的變化,對集郵者產生影響,集郵者會產生一系列非文化心理活動。
聚財心理。認為集郵是一種儲蓄手段,猶如零存整取一樣,積少成多,郵品成為一筆可觀的財富。持有這種心理的集郵者,一般都舍得購買郵票,且購買量大,還都能堅持不中斷。也有一部分是為子女攢郵票,期望子女成年后出手獲得一筆收入。這類集郵者雖然主導思想是聚財,但是由于常同郵票打交道,欣賞之余往往產生文化心理,有的會發生轉化。
增值心理。郵票是一次性產品,加之集郵者是變量,供求矛盾會不斷變化,郵票會漲價,于是產生了投資郵票,尋求增值的心理。這種人大都對郵票本身知識知道的不多,但是諳熟其價值規律。他們中大多數人購票“狠”,用一定的資金去“壓票”。這部分人中,也有一些具有文化心理的持“以郵養郵”觀,在郵票買賣中獲取盈利的同時又存留自己喜歡的郵票,擔大多數人是純粹以盈利為集郵的目的。
投機心理。當今,有人將股票、債券、房地產和郵票成為“四大投資熱點”。集郵活動迅猛發展,郵票市場熱鬧一時,不少人以投機心理開始集郵。這部分人舍得投資,也會在適當時候拋出,他們當中有郵商,有郵販,而且有全國性的聯系網絡。他們猶如股民,開口“吃進”,閉口“填倉”,起落于漲跌之中,以風險為伴。
儲藏心理。持有這種心理的集郵者實際上是收藏愛好者,他們有分類、整理甚至有研究的好習慣,擔缺乏對郵票文化價值的了解,也很少參與集郵活動,如組集參展等。他們僅僅為了滿足“人無我有”的愿望。這類集郵者,有求罕、求珍心理,藏品不乏罕珍,但他們缺少讓其藏品實現社會文化價值的意識。
從眾心理。有的集郵者集郵具有盲從性,不知集郵為何物。因為集郵人多,于是趕時髦、湊熱鬧、搞攀比,滿足“人有我有”的心理。這些人買郵票沒有目標,人集我集。他們對集郵的文化價值知之甚少,當另一陣風出現后,他們的喜好往往出現轉移,是極不穩定的“臨時”集郵者。
集郵是一種文化活動,擔集郵的發展離不開商業活動。集郵文化活動與商業活動并存,相存相依,相互制約,相互變化,促進了集郵事業的發展,他們是源于同一主體的兩個不同范疇。集郵文化活動注重的是社會效益,通過集郵,提現其知識價值、審美價值、史料價值、娛樂價值、教育價值。開展集郵活動,要求參與者具有文化意識,并在活動時間中深化文化意識。集郵是文化活動,作為集郵組織、集郵者,始終應將重點放在“文化”這一核心上。
集郵活動中的非文化心理現象是值得重視、研究的。據估計,持有以上心理的集郵者占集郵人數的60%以上。對集郵的非文化心理加以引導,提高集郵者的文化意識,有利于擴大、鞏固集郵群圖,有利于集郵活動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