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dá)五千年之久。早在夏朝就有用獸骨,龜殼,開始做為交換實物。商代貝,貝殼作為實物貨幣一直沿用到春秋時期。所以中國漢字中和財富,價值有關(guān)的字大多與“貝”字有關(guān)。春秋以后各國大量使用青銅鑄造不同樣式的流通貨幣,如刀幣,鏟幣,圓形幣等等。由秦始皇統(tǒng)一方孔圓錢。一直延續(xù)到清代末期。期間還有銀錠,金錠的出現(xiàn)。
在我國的錢幣發(fā)行史上,從明代的崇禎至新中國成立初期先后發(fā)行了640余種銀幣,其中有很多的金銀幣至今都已經(jīng)成為了天價藏品。而在這其中有四種銀幣曾被人們稱作:銀元中的四大天王。
1、香港造上海壹兩銀元:
清同治五年,上海工部局委托英資香港造幣廠開鑄銀元,誰知“上海壹兩”(分龍圖外有芒紋和無芒紋兩種)銀元的圖案出現(xiàn)了英國皇徽和國徽,而且讀序為先右后左,從上而下,與中國錢幣的讀序相反,竟然連主圖的蟠龍也變了獅頭,甚至外以英國最高勛章圍繞;背面圈外中文“上海壹兩”,下書“1867 年”,左上有小字“982”,表示含銀成分,右上小字“566”,表示重566格令,周圍英文譯為“上海壹兩”、“香港”。同年十月,“上海壹兩”這種外貌呈地道英國風(fēng)格的銀元,公然在市面上通行,但最終未被市民接受,不久便銷聲匿跡。
2、孫中山像地球版壹元銀元。
該銀元是天津造幣廠于1929年鑄造的。此幣直徑3.9厘米,重27克左右,正面為孫中山著西服肖像,背面為雙旗、地球圖案,故稱“孫中山/地球”版銀元。
3、奉天省造癸卯光緒元寶庫平壹兩銀元。
為迄今我國錢幣在世界拍賣會上價格最高的銀元。此幣于光緒二十九年奉天省(今遼寧)造幣廠鑄造,直徑4.05毫米。正面上方為“奉天省造”,中間為“光緒元寶”,背面為蟠龍圖案,四周環(huán)繞英文“奉天省?庫平一兩”。其試鑄后未發(fā)行,十分稀罕。
4、湖北省造光緒元寶七錢二分本省銀元。
直徑3.9厘米,重27克左右。其正面中間為“光緒元寶”,上書“湖北省造”,下有“庫平七錢二分”字樣,面文筆畫渾厚,背面為蟠龍圖案,四周環(huán)繞“湖北省造?庫平七錢二分”英文字樣,左右為“本省”字樣。因“本省”兩字有畫蛇添足之嫌,廢止停鑄,故存世罕見,深受泉界重視。
聯(lián)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lián)系人
電 話
購物首頁 | 關(guān)于我們 | 招賢納士 | 業(yè)務(wù)聯(lián)系 | 版權(quán)聲明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黃寺大街德勝置業(yè)大廈1號寫字樓1011室
版權(quán)所有:點購收藏網(wǎng) Copyright © 2006-2019 京ICP證100771號 京ICP備1200416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