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如今紀念幣鈔造假比較普遍,而造假者更喜歡找外國幣鈔“下手”,因為國內收藏者對國內紀念幣的各種防偽識別已經相當熟悉,但對外國幣鈔并不太熟悉,就算拿到了假的紀念幣,也難以找人鑒定核實,因此更容易受騙。
經過多次交涉,“紀念鈔”供貨商同意向收藏公司退還一半貨款,但更多的消費者面臨著“吃啞巴虧”的困境。
廣東君和政通律師事務所的葉發泮律師說,由于此類案件涉案金額小、缺少交易憑證、取證困難、責任主體模糊,消費者維權往往十分困難。一種較為有效的方式是,受騙的消費者聯合起來進行集體訴訟。
紀念幣鈔市場火暴,但監管卻相對缺失。廣東省集幣協會會長甄偉鋼告訴記者,當前幣鈔收藏品市場尚未建立科學有效的市場調控機制,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有關制度和辦法還不夠完善,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市場要求,特別是幣鈔二級市場監管主體不明、監管責任缺失,這是導致市場混亂、假貨泛濫的重要原因。
面對不法商家“創新”的造假手段和“巧妙”的包裝方法,消費者修煉內功、擦亮慧眼成為關鍵。廣州國標錢幣收藏品鑒定評估有限公司市場經理彭湫雯表示,消費者在購買之前應該到發行國央行的官方網站上查看發行公告,盡量在有中國金幣總公司特許零售權的商家處購買相關產品。不過,國外紀念鈔的發行公告一般都難于查找,業內人士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前盡量多找幾家專業機構進行咨詢,確認之后再購買。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