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之初,先借用一句廣告語,“有人模仿我的臉,還要模仿我的面,模仿再像,也不是真品人民幣”。在錢幣收藏市場,有競爭力的錢幣總會被模仿,這些仿造者打著真品的幌子在市場招搖撞騙,擾亂藏品市場,侵犯了很多人的合法權益,拉出去槍斃五分鐘都不為過。對于市場上的假幣,可謂是層出不窮,嚴打不盡,想要在錢幣市場不被這些假幣侵蝕,沒有訣竅,只有多看,多聽,多練。經驗是任何行業的龍頭,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導師。
(1)造假者用電子分色原理仿制印刷解放區紙幣和第一套人民幣,由于電子分色印刷采用的樣板是真品,而解放區紙幣和第一套人民幣又大多使用平板印刷,防偽效果較差,因此,憑借現代的技術,只要稍作加工,就可以制造出一家亂真的錢幣。但是邪不勝正,真品是不會被假幣打敗的,假幣總會有破綻。了解第一套人民幣的藏品都知道,第一套人民幣當年在全國各地分散印刷,所用的紙質、規格不一致,且真品幣面上的阿拉伯數字編號有多種規格,無一重復;而偽幣所采用的紙張基本上選自同一產地,紙質相似,且偽幣上的阿拉伯數字編號僅一至兩種規格,如此巧合,藏友們一定要警惕,雖然說不巧不成書,但那只是電影,生活中不會有那么多的巧合。
(2)第二套人民幣壹分、貳分、伍分幣有兩種版別,第一個版別是1953年原版紙幣,羅馬字母后面有一排阿拉伯數字編號(俗稱“帶號碼”),第二個版別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為了緩解流通市場找零的困難,利用原53年版紙分幣的鋼模,隱去阿拉伯數字,重新印制的壹分、貳分、伍分幣(俗稱“無號碼”)。造假者看準了錢幣市場上原版“帶號碼”紙分幣價格近80元一套和再版“無號碼”紙分幣價格僅1元一套之間的差價,于是在再版紙分幣上加印一排阿拉伯數字,冒充原版“帶號碼”來蒙騙一些幣識不精的集幣愛好者。所以,人們在購買“帶號碼”紙分幣時應仔細觀察阿拉伯數字編號與紙幣上的文字、圖案、顏色是否自然一致。
(3)第三套人民幣的發行逐漸有了貨幣的雛形,設計新穎、制作精美,是造假禁區,以前很少發現第三套人民幣的假幣。但是近年來,第三套人民幣的價值逐漸顯現,很多不法分子也開始嘗試想盡辦法制造第三套人民幣假幣。造假者采用高科技手法將第三套人民幣中的壹元(市價為4元)、貳元(市價為45元)的普通五角星水印改制成五角星和古錢幣水印(市價壹元為50元,貳元為140元)。制作方法是將普通五角星水印的紙幣在沸水中泡開,再將電腦復制的古錢幣圖形剪下,放進夾層中,“合成”后陰干夾平即可。集幣愛好者若購買古錢幣水印的壹元、貳元幣,除仔細觀察水印是否自然外,還應檢查紙邊上有無“合成”痕跡,以免上當受騙。
隨著紙幣的不斷印刷發行,迄今為止,已經有五套人民幣橫空出世,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之所以沒有提到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幣的防偽,是因為這2套人民幣距離現在比較進,防偽技術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肉眼就可以輕松辨認,不用再多費口舌了。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