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年紀稍大的老百姓都曾經使用過流通硬幣,但不少人未必了解流通硬幣的不同門類。如常見的流通硬幣就可以分為普制流通幣和精制流通幣,表面看 區別不大,但是精制幣是經過打磨拋光的,其收藏價值就不同了。1980年至1986年,央行連續發行長城硬幣(包含1分、2分、5分、1角、2角、5角、 1元),這里就有普制幣和精制幣。而1984年以后央行開始發行流通紀念幣,這類紀念幣限量溢價發行,雖然可以按面值流通,但基本流入收藏領域。
不少市民以為流通紀念幣更適合投資收藏,其實我們曾經用過的部分普通流通幣收藏價值更高。曾經是上海造幣廠錢幣博物館負責人的張躍群告訴記 者,“1980年至1986年發行的長城流通硬幣更具收藏價值”。由于歷史原因,當時的長城幣發行量并未公布,其真實的發行量遠遠低于現在的流通紀念幣。 這套流通幣不但見證了改革開放的歷史,而且與每個老百姓的經濟生活息息相關。由于很多長城幣通過裝幀進入收藏市場,部分年份的硬幣在市面上已經難見到。最 貴的要數1986年版的長城幣,壹元硬幣則被稱為“長城幣王”。如果加上1分、2分、5分,共7枚硬幣成套,總面值1元8角8分,價格則在10萬元以上。 散幣收藏界里著名的“五大天王”(1979年、1980年、1981年的5分硬幣,1980年的2分硬幣和1981年的1分硬幣)也值得一提,當時多是裝 幀成冊向外賓出售的,所以在國內很難見到“五大天王”分幣。現在一套“五大天王”的價格已超過2萬多元,張躍群提醒,普通投資收藏愛好者看到“五大天王” 中的散幣千萬不要輕易相信,市場上已經出現假冒的散幣。
記者看到,1元長城幣的正面,鐫有中國著名古代建筑萬里長城及“壹圓”面額,背面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華人民共和國及1980發行年號。 其中,壹元硬幣有銀元的質地,1角、2角、5角為銅黃色。可能老百姓手里常見的不是套幣,更多是散幣,不同面值的散幣市場價格也不一樣。這主要還是跟發行 量有關。總體來說,1981年、1983年和1985年的長城套幣發行量較大,1982、1984和1986年這3個年份發行量就很少。另外,散幣中的2 角發行量也很少。據張躍群透露,根據造幣廠記錄,1980年至1986年發行的硬幣總量中,2角硬幣僅占總量的7.7%。
相比之下,1984年開始發行的流通紀念幣發行量持續攀升,從1000萬枚到3000萬枚,再到6000萬枚,現在升到8000萬枚,其收藏價 值日益縮水。據錢幣投資專家如意介紹,在近幾年貴金屬幣市場價大幅走高的背景下,流通紀念幣的價格升幅相差甚遠,只有“賀歲羊”、“建行”等發行量較少的 品種漲幅較大,其余大多少品種價格徘徊在幾元至幾十元不等。盡管是紀念幣,其價格走勢與郵票關聯較大,與同為錢幣的貴金屬紀念幣反而關系不大。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