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幣是在1948年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剛發行時叫中國人民銀行貨幣。
第一套人民幣上所印的圖案都是與新社會經濟建設以及人們經歷的生活場景有關的,比如:農耕、紡織、交通、運輸 、工廠、和礦山等。那么在第一套人民幣發行前,貨幣由是什么形式在在的呢?
我們今天大量使用的貨幣有紙幣、輔幣和電了貨幣等多種形式。可見,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其具體形式并非唯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并逐步演變的。
最早的貨幣是實物貨幣。在人類經濟史上,許多商品都充當過貨幣。如羽毛、貝殼、獸皮、銅、銀和金等。通常作為貨幣的商品應該具有高價值性,易于分割性,易于攜帶性等特性。顯然,金、銀等貴金屬具有這些特性,因而在貨幣發展史中逐步取代其他實物貨幣成為最終的實物貨幣。但這些實物貨幣都很笨重,不像第一套人民幣那樣輕便攜帶。
早期的金屬貨幣是以塊狀流通的,這很不方便。因為每筆交易都要稱重量、鑒成色,甚至還要進行分割,使用成本較高。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在金屬貨幣上打上印記,標明重量和成色,以便于流通。而最具權威性的國家鑄造的金屬貨幣具有更好的信用,逐步取代私人鑄造的金屬貨幣。中國使用最早和使用時間最長的鑄幣是銅幣。19世紀末初才開始大量使用銀幣。
由于人們使用貨幣進行商品交易時,注重的是它代表的價值而非它自身實際的價值,因此,人們為了減少大量使用金屬貨幣進行交易的不便,開始采用紙質的代用貨幣。早期的這些紙賬目代表了一定量的金屬貨幣,并可以隨時與金屬貨幣兌換,其使用比金屬貨幣更為方便,因而逐步被人們廣為接受。
經濟的發展,為第一套人民幣的發行奠定基礎早期的紙幣與金屬貨幣掛鉤,雖然幣值較為穩定,但是它的發行量卻受到其黃金準備的限制,從而難以滿足經濟發展對貨幣數量的需要。20世紀30年代在經濟大危機的沖擊下,一些國家宣布其發行的紙幣與黃金脫鉤。這些紙幣就從代用傾向變成為信用貨幣。第一套人民幣是中國信用紙幣的開端。
第一套人民幣的出現對中國人屆期來說具有特別的歷史意義。中國人民擁有自己的貨幣,這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產物。因此,第一套人民幣具有深遠的收藏價值。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