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幣、澳門元、新臺幣三種貨幣,除了能引起準備赴香港、澳門及臺灣三地旅游或是買賣外匯的朋友注意外,在日常生活中極少進入普通大眾的視線。而隨著為慶祝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在中國舉行,香港發行港幣20元的紀念鈔開始,人民幣以外的幣種藏品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從發行日志看,2008年7月,中國銀行(香港)發行了面值20元的港幣單張、四連張、整版連張三大類,裝幀后各品種合計314萬套的奧運紀念鈔;2008年8月,中國銀行(澳門)同步發行了面值20元的澳門元奧運紀念鈔;2009年10月1日,渣打銀行(香港)發行面值150元的單張、四連體紀念渣打銀行成立150周年紀念鈔70萬張;2011年1月,臺灣中央銀行發行面值100元的單張、三連體紀念中華民國建國100周年紀念鈔4億多張;2012年2月,中國銀行(香港)發行面值100元的港幣紀念中國銀行成立一百周年紀念鈔200萬張......縱觀香港、澳門、臺灣的人口數截至2011年12月分別約為707萬、55.25萬、2300萬,三地群眾對于收藏的熱情和群體遠沒有大陸民眾高,然而在經歷了2008年港澳發行的奧運紀念鈔遭大陸幣商瘋狂炒作后,以后每逢同類別產品發行,都可以看到購鈔處爭先恐后、人滿為患的景象,這些人不是真的熱衷于收藏,而是為一轉手即可獲得的2-5倍的利潤所吸引,香港作為全球競爭力第一的城市,也不可能完全消滅貧窮,畢竟人們是不會嫌錢多的。在大陸幣商爭相到港澳臺圈地,大量購入外幣收藏品的同時,我們不禁生出一個疑問:港澳臺紀念鈔是否值得投資?又應該如何投資呢?
回首2008年港澳紀念鈔的爆炒,香港幣奧運鈔從一開盤的500多元,一路下降到150多元,直至跌破發行價格,經過一段時間的盤整又再度飛升至現在的600多元。澳門幣奧運紀念鈔,則一開盤就嚴重下跌,很快在發行價之下,迫使在澳門排隊購鈔的人不敢再進貨,短短幾天之后又已沖天速度上漲,達到300元/張的單價,在循環往復了幾年后,又回復到現600多元每張。反觀人民幣收藏,因為其有著龐大的群眾基礎,一直被各路幣商所看好,而對于外幣收藏品更多屬于游資對熱門品種的一種炒作,很多新概念藏品甚至未發行就有人拋出期貨價格預訂,以2012年2月發行的紀念中國銀行成立一百周年港幣紀念鈔為例,官方公布的發行日期是2月13日至20日,而在發行日期前幾天,各種收藏類B2C網站(如人民幣收藏網和淘寶網等購物平臺已早早推出期貨價,從500元至800元一張不等。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幣商也聞風而動,早早安排精兵強將進駐港澳,以其第一時間獲得商品。大陸幣商對港澳產品的熱衷追逐,也引發了兩地居民的熱情,全家大小齊齊出動、輪流排隊,連續作戰24小時只為拿一張認購籌碼,其背后是4-5倍的即時收益,不得不讓人為之瘋狂。
對于幣商而言,任何收藏品都是他們贏利的棋子,組合出售的品種。今天第一、二、三、四套人民幣不給力,就在連體鈔版塊尋找機會,遇到連體鈔沒行情則轉向紀念鈔,具體品種也不固定,可以是第四套人民幣四方聯連體鈔,也可以是建國50周年紀念鈔、新世紀龍鈔、世紀龍卡等。幣商對于每一個品種都會深入挖掘其所謂的稀缺性和收藏價值,從而達到誘使激進投資者及不明行情者高點接貨,從中賺取巨額利潤的目的。作為一種新的外幣收藏品種,我們見過太多的產品,從發行之初一路高價,到市場貨物逐漸充足而價格逐漸下跌,再到趨于平穩為大眾所認可的價格過程。每個投資者都希望能再最低點位買進,而在最高點位賣出,這個連世界投資大師巴菲特也無法做到,普通人更是望塵莫及。在人民幣收藏品投資前景不甚明朗之際,適度配置一些港澳臺的龍頭產品,即可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又可實現獲取收益的期望。如紀念第二十九屆奧運會香港幣及澳門元三十五連體整版鈔(俗稱大炮筒)、紀念渣打銀行成立150周年四連體鈔、紀念中國銀行成立100周年三十連體鈔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以上三個品種因為其發行數量極少且具有一定的意義,能夠達到保值、增值的作用。在介入時機上,能夠在發行之初從發售單位買到當然最后,若是不能,建議等到新產品面半年后,再從二級市場買入,此時該產品已經歷最高點價位,下跌至比較合理的水平,長期持有必將獲得不菲收益。
收藏有風險,入市須謹慎。這當然是對于那些將收藏作為投資的朋友而言,對于那些真正喜歡紙幣收藏的人士,若是有雄厚的資本,大可以不用在乎介入時機,只要遇到心儀的產品便可出手買入;但對于絕大多數經濟條件一般的泉友而言,就要量力而行,找準最佳買入點。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