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收藏領域歷史長河中的一點,連體鈔還只是一個新生領域,但它確是一個成長性極好的新生領域。因為,它薈萃了以往收藏類品種的優點,給人愛不釋手的感覺。而它稀少的發行量保證了它們日后快速增值。從長遠看,連體鈔好于股票、基金,因為它們的存世量有逐漸減少的趨勢,而股票則可以不斷地擴容。舉個簡單的例子,由于大量裁切和收藏消耗,第四套人民幣整版鈔在最近5年間翻了幾十倍。因此,人們在對連體鈔有了一定認識后,已經開始嘗試連體鈔的投資了。
現在連體鈔還處于發展階段,然而,這只是一個開始,因為,連體鈔的黑馬本質已經開始被大家認可,加上媒體的宣傳,連體鈔收藏者數量平均增值都在成倍增加。未來幾年,收藏連體鈔的人群還會繼續增加,價格增值幅度可想而知。
收藏專家指出,收藏要有一種平常心,不一定買了后就能立刻暴漲,這個也不現實。無心插柳柳成蔭,連體鈔就是這種不經意間給人驚喜的品種。長期持有,才知它的價值,才知收藏它的樂趣。
鈔王:澳門整版連體鈔
與其他板塊一樣,連體鈔也有自己的鈔王——澳門整版連體鈔,俗稱澳門大炮筒,它是由中國銀行及澳門大西洋銀行聯合發行的。此套整版鈔內含大西洋銀行發行的10元券40張整版鈔、中國銀行發行的10元券30張整版鈔,附有澳門金融管理局局長簽發的“鑒定證書”,后四位號碼均相同,裝幀發行量1萬套,存世量不足5000套,面值700澳門元。
此品種是發行量最少的品種,是絕對的精品。它的面世,是“一國兩制”概念的龍頭藏品,體現了祖國的強大;它又是中國銀行首次發行的整版鈔,可謂意義重大。
另外,澳門整版鈔還是業內公認的雙錯版:據多家大型媒體報道,中國銀行發行的整版鈔10元券背面主景圖“中國銀行大廈”上30個中國銀行的行徽都各不一樣,且30個中國銀行的標準字也都各不一致。最大的一處錯誤是,“中國銀行”四個字是由郭沫若所寫的,本應為繁體字,而此處“銀”字卻寫成了簡體。此報道一出,立刻吸引了多方關注。錯版使得本來已經是超王級的品種,更加錦上添花,它又成了全世界唯一的錯版整版連體鈔。
連體鈔板塊一路上揚
連體鈔板塊是近年紙鈔板塊的“神話”之一,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鈔王第四套人民幣整版鈔:2000年發行的時候,價格僅為2300-2400元,2006年價格未及1萬元,2007年已經翻倍至2-3萬元之間,2008年最高價位為8-9萬元,2010年一度接近50萬元。
江先生從一個普通的錢幣商到躋身連體鈔板塊“大戶”之列的12年,正好是連體鈔板塊啟動并一路上揚的過程。“這個市場中資金運作的因素占了起碼三四成。”江先生說,這帶來了資產的快速膨脹和萎縮,不停地上演著暴富的“神話”。
江先生是最早進入連體鈔板塊的一批商家,在1999年建國五十周年50元三連體鈔(俗稱“建國五十周年三連”)發行時,低價獲得一批建國五十周年三連。“不到一個星期,市價400多元的‘建國五十周年三連’就漲到了1800元。”而價格大漲了依然有買家找貨,精明的江先生心中一亮,“多人找貨一定‘有運行’。”于是江先生當時又買了一些。
如今,江先生對連體鈔的市場行情依然充滿信心。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