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上是從金屬銹色、文字的風格和造偽的方法等幾個途徑入手。辨銹是鑒定古銅貨幣真偽的重要方法。出土的古銅錢因氧化而常生銹,因條件不同氧化程度也有著明顯的區別,致使古銅錢的銹色也多種多樣。如有因入土年久銹層堅硬呈小塊狀的“硬綠”;有因氣候不同而變成的“紅綠銹”;還有俗稱“水銀古”的白色銹。此外,銅質成分不同,接觸的物質有別,銹色也各有差異。造偽者為能以假亂真,常偽造各種類似的銹色,不過偽品的銹色,浮而不實,松脆不硬,滯而不活,銹不入骨,容易剝落。再就是假銹是經不起水煮與用堿水刷洗的。古錢造偽的手法很多,主要而常用的有改刻、翻沙和挖補三種。①改刻。是用普通錢改刻成稀有錢。一般是選用較厚的古錢,磨去或鏟掉原有的文字,再刻以稀見品的錢文,然后涂上假銹,以掩蓋改刻的刀痕。分辨改刻的偽錢,可以從文字、形制上找出原錢的本來面目。改刻的文字,拙劣呆板,軟弱無力,極不自然,與原錢的文字風格極不協調,形制上也容易發現差異。②翻沙造偽。是用原錢或木質、軟石雕成原錢的模型,做為母錢,進行翻沙鑄造。鑄成后再涂以黑漆色,或埋入土中,使其逐漸氧化生銹。這種偽錢,因用真錢作模,故鑄成后比真錢體形略小,文字也不如真錢有神,其銅質容易辨析。③挖補造偽。是挖去甲錢之字,而以乙錢之字填入的辦法造偽。或用字體一致,銅質一樣的古錢,挖去其全部或部分文字,再從其他錢上取下需要的文字,或用新造的字貼補上去,然后再造假銹,以掩蓋其嵌補造偽的痕跡。分辨這種偽錢,只有細心觀察其文字有否嵌補的痕跡,或敲擊摔振聞其有否破聲來辨析。
古貨幣傳統的辨偽方法,不僅要辨色,還要辨聲、辨味。前人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應很好總結研究,繼承下來,并借助于新的科技手段,不斷提高古貨幣的鑒定水平。貨幣鑒定除須批判地繼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外,還要掌握一定的歷史知識(通史、斷代史、專業史)和專業知識 (貨幣史、錢幣學、考古學、金石學、金融史、冶金鑄造等等)。并應具有古漢語、古文字學的基礎知識和書法藝術的修養。其次還要熟悉朝鮮、日本、越南的古貨幣常識,以免與我國古貨幣混同。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