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揚州古錢幣收藏家陳曉友常常接到咨詢電話,甚至還有中學生向他咨詢錢幣收藏行情。與股市、樓市的不景氣形成反差的是,藝術品市場中的古錢幣市場價格正穩步上揚,成為熱門的投資洼地。“在揚州,錢幣收藏的普及率僅次于郵票,國內各大收藏市場、專業論壇都活躍著揚州藏家的身影。”陳曉友表示,對于古錢幣愛好者來說,現在是逢低入手的好時機。
歷史:揚州“泉友”自古盛
古錢是指古代金屬的鑄幣以及它們的衍生物,包括先秦時期的各類鑄幣和秦漢以后的各類方孔圓錢,以及為特定用途而制作的壓勝錢(亦稱厭勝錢),如吉語錢、鎮庫錢、信錢、花錢、打馬格錢、瘞錢等,還包括生產鑄造過程中的一些遺存物,如樣錢、祖錢(雕母)、母錢,以及早期澆鑄錢幣使用的各類錢范。
陳曉友表示,古錢的收藏價值受發行量、發行區域等因素影響,朝代越短,貨幣收藏價值越高,因為它鑄造出來很快就會消失,流傳到民間后,存世量很少,比如五代十國、南北朝等朝代的錢幣就比較貴,西夏、遼、金等少數民族的貨幣也同樣珍貴。
陳曉友表示,古錢幣收藏者在揚州特別多,收藏人數僅次于郵票收藏人數。同時,揚州出現的古錢數量也很可觀,最多的錢為春秋戰國的楚幣、漢代的郡國半兩、五銖錢。此外在揚州荷花池西部的磨劍池曾經鑄過隋朝的五銖錢,當時五銖錢大部分在揚州鑄造,然后發到全國各地。唐代會昌開元錢幣最早是在揚州出土的,為揚州節度使李紳鑄造。宋代時期在真州(現儀征)有大量鑄錢。從出土文物、文獻都可以證明揚州曾經是全國的鑄錢中心和錢幣收藏重鎮。
市場:揚州藏友種種心態
近些年,古錢幣在拍賣市場的拍價不斷創新高。盤點一下它在拍賣會上的表現:去年11月20日舉行的“中國嘉德(微博)2011秋季郵品錢幣銅鏡拍賣會”上,一枚估價18萬-25萬元“東周”小型平肩弧襠空首布(通長67.6mm),以29.9萬元成交。同場,“齊返邦長大刀”背“草”六字刀(通長186.1mm)以97.75萬元拍出,“半兩第二十”酒令籌(直徑37.4mm)拍出23萬元,“寰”圜錢(直徑56mm,重16.6g)拍出10.925萬元等。民間市場上,清十帝錢5年來平均升值幅度甚至達到了400%-500%。
“拍賣會是風向標,也影響了揚州藏家的收藏心態。”陳曉友分析說,目前揚州古錢市場上出現了不少有趣的現象,比如“唯品相派”,一枚古錢年代還是比較久遠的,但因為品相不好而被人們“打入冷宮”,同樣一枚古錢,品相較好的價格會翻倍。另外,古錢幣收藏的地域性強,“江蘇造”的古錢自然最受揚州藏家的追捧。每次的拍賣會后,藏家都會調整收藏方向,以便“追好追高”。
提醒:系列錢幣表現堅挺
無論是拍賣會,還是民間交流,古錢幣的火熱行情大家有目共睹,然而對于普通收藏者而言,其中是否還蘊藏著機會呢?陳曉友建議說,民國紙幣存世量大,目前價格比較低,另外,還可以關注特殊的錢幣類型,比如樣錢,一種是造錢主管機關呈送帝王審閱的樣錢,另一種是鑄錢機構當作樣品或母錢的樣錢,由于制作精美,價值較高。陳曉友還表示,單枚發行的錢幣價格目前較低,而形成系列的錢幣表現得尤為堅挺。
擴展閱讀:
袁世凱銀元價格
奧運鈔
北洋造光緒元寶
錢幣收藏價格表
郵票價格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