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想起剛向領導報到時,領導問我的一個問題:“你喜歡收藏什么?”面對因措手不及而“無語凝噎”的我,他又幽默地替我解圍道:“你大概愛好收藏人民幣(即存錢)吧!”
轉做收藏新聞已一月有余,“新手上路”的我在與眾多商家、行家、玩家和炒家“親密接觸”后得出的最大感想是:想要玩收藏,必須做個“知道分子”——學好數理化、精通文史哲。
就拿古籍來說吧。“藏書破萬卷”被歷代文人墨客和達官貴人視為莫大的榮耀,隨著藝術品市場行情紅火,存量遠低于其他收藏品的古籍也成為收藏者和投資者持續關注的板塊。“沒文化”的人最好別輕易“染指”古籍善本的收藏,因為如果自身不具備相當的歷史知識和古漢語功底,讀那些古籍都讀不通,更別說辨析它的版本、判斷價值高低了。其他藏品也一樣,賞玩奇石如果想要準確評估一塊玉石的收藏價值,就首先要了解它的產地、質地、工藝和文化內涵等,再運用多種知識去分析對比,然后才能“該出手時就出手”。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除了自娛自樂,收藏愛好者還熱衷于以“寶”會友,筆者在采訪時就遇到了形形色色的玩家。原本素不相識的他們因為共同的愛好走在一起交流心得,分享各自收藏生涯中的趣聞和“?事”。有的人平時低調悶騷,一談到紅木就像“打了雞血”般眉飛色舞;有的人拉著筆者說個不停,還恨不得將自家“老太爺”的畫像捐給博物館光宗耀祖——每一位玩家都像一本書,每一個專業市場都像一個小社會,值得我用腳去丈量、用心去體會。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