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分開后企業發行的郵票,人們都知道是屬于沒有收藏價值的“民窯”郵票,為什么有人喜歡倒騰呢?說白了還是利益二字起作用。
“民窯”雖無長遠收藏價值,但短期用用還是可以的,至少有關企業要為它的面值付出勞動。特別是其價格沒個準譜,容易渾水摸魚,在一些高手手里倒騰出點差價來相當不成問題,于是一些腦子比較靈活的人漸漸成了倒騰“民謠”的專家。一般是先請企業的有關人員喝喝粥洗洗腳,送點路邊地攤上淘來的小東西,再嗲嗲地叫幾聲張總李總,弄出些許低價“民謠”貨來,然后晚上不睡覺,找錯寫文章編故事搞征文,引導不動腦子的投資者和自己那些沒腦子的追隨者進行大肆炒作,不惜洋洋灑灑,引經據典,與猴票比尺寸,與文票比發行量,揚言超這超那,一邊假買一邊真賣,市場賣不動就像傳銷一樣賣給親朋好友,同時網上進行天價對敲,告訴親友們你們算是買到真物件兒了,為讓親友確信無疑,自己煞有介事地掛出賣單,明明價值五毛錢,卻說少了十萬元不談,謝絕還價,如有人質疑馬上回擊,我賣多少錢都不違法,關你何事。甚至還要組織網文大圍剿,大封殺,讓不同聲音統統休矣!
以上這只是喜歡倒騰“民窯”郵票的眾生相之一,更厲害的還大有人在,你想不讓炒新郵,他們能答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