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幣還有很大價格空間
廣東省集幣協會會長甄偉鋼介紹,本次展覽的金銀幣均由廣州錢幣沙龍藏家提供,題材包括大熊貓及動植物、生肖、重大紀念性事件、人物、文學及藝術、傳統藝術、體育、名勝風光、科技環保共十大系列,展會亦展出由美國NGC認證的評級幣,其中最搶眼的展品是規格為1公斤的“古代科技發明發現”銀幣一套及12盎司的生肖銀幣一套。
在研討會上,來自大連、北京、西安、杭州、廣州等地的大行家們對于貴金屬紀念幣的市場行情和前景進行了分析探討。“貴金屬紀念幣一直未被廣泛認可為藝術品,所以看似價格漲幅驚人,但實際上還有很大空間。”貴金屬紀念幣收藏大行家葛祖康透露。據他了解,北京多個一流拍賣行將在秋拍中首次開設貴金屬紀念幣的拍賣專場。
“老精稀”板塊潛力最大
廣州錢幣沙龍會長藍韶清告訴記者,市場上最為活躍和有潛力的應數“老精稀”(金銀幣中上世紀70年代末至2000年期間發行的、實際發行量為3000枚以內的、題材精彩且工藝精湛的部分)板塊,“2~3年前買的‘老精稀’至今至少漲2~3倍。”盡管如此,他還是相信市場中仍有被低估的品種。
藍韶清建議收藏者關注雙金屬金幣,因為其發行時間為1990~1997年,發行量僅有1000枚,最多也不過3000枚,目前價格仍為20000元/枚~30000元/枚。他認為,短線的升值潛力應可達20%~30%左右。
甄偉鋼提醒收藏者可關注美國NGC認證的評級幣,并透露準備每年舉行2場評級幣的專場拍賣會。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