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者筆下的少林寺山門,置于幣面交錯疊加的兩個方位圖中間。這狹小的區域,同時又是一只放大鏡。少林寺山門建于雍正十三年(1735),為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的單檐歇山式建筑。在放大鏡下,山門東西兩檐的檐角,以及山門之后院墻,將狹小區域兩邊撐得滿滿實實。其威武,其張揚,其神圣,由此一覽無余。山門前的臺階,因有浮雕工藝深淺展現,一步一步,既有拾級的攀越之味,又有極目的縱深之感。山門洞開,大堂供奉的彌勒佛像,隱約可見。門楣上方懸掛的康熙皇帝書題“少林寺”橫匾,也依稀能辨。從單一設計角度,這是傳統的嚴格遵循“中軸”規則的設計,但在設計的細枝末節,設計者注入鮮明的個性元素,從而把少林寺建筑群的宏大與華麗,通過少林寺的山門,強烈地表現出來。
與少林寺山門相呼應,“少林寺”金幣的外圈,以繁雜的細到不可分辨的斗拱圖案相襯。何為斗拱?立柱與橫梁交接,柱頂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斗。或斗或拱,是中國傳統建筑內涵的延伸,如同幣面外環的圈,已經密織為一體,不知道哪里是頭,哪里是尾,從何處來,到何處去。寓意中,是不是有少林文化深深根植于中華大地這一層面?
“少林寺”金幣幣面上的方位圖,呈正方形,有二,交錯疊加,4拐又延伸出8角,三角形,其中4角以篆書注明東南西北四方。另外4角以及8個相生出的空間,點綴的是蓮花、佛像等體現少林寺建筑特色的裝飾性圖案。這些細節的處理,與整個幣面和諧相融,完美而充分地展現了少林寺包括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在類的建筑群,極具代表性造型和卓越的藝術成就。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