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紙幣不同于紀念鈔,它們的功用不同。前者用于流通,后者用于收藏,所以,流通紙幣的發行量,一定遠遠大于存世量,而紀念鈔,發行量幾乎等于存世量。
流通紙幣的發行量可以通過冠號多少進行判別,冠號多,發行量一定大(二冠需與二冠比,三冠需和三冠比),這一點勿庸置疑;但據此判斷某一品種的存世量,則有很大的誤差。
一、流通紙幣的存世量由什么決定
那么,流通紙幣的存世量由什么來決定?
第一、人們的有意收藏。件、包、條、捆都是有意收藏的結果,這些大宗貨源絕不是在流通中無意留存的。
第二、人們的無意收藏,也即老百姓忘記花掉而留在手中的。很顯然,對存世量多少起決定作用的,不是百姓的無意收藏,而是收藏投資者的有意收藏。
一、二版幣流通的時代,人們的收藏意識不強(主要是沒有能力收藏),因此,有意收藏的件、包、條、捆很少,我們經常見到的都是一些散張的。但同樣是二版,水壩五角的存世量卻比其它券別大得多,捆的很常見。為什么水壩的存世量在二版中最大?了解清楚個中原因,我們就會明白,人們的有意收藏,對存世量的影響起著決定性作用。
三版從1962年陸續發行,共分七種面值,其中五角紡織面市最晚,是1974年。在此期間,二版的其它券別已經退出流通,唯有水壩五角仍在印制并與三版混合流通,擔當三版五角的角色。在紙幣收藏悄然興起的上世紀90年,銀行里仍有少量水壩的庫存,這也是二版幣只有水壩存世量較大的原因。
1999年二版水壩正式退出流通,與三版全部退出流通只早了一年。水壩的存世量之所以遠遠大于它的弟弟“火車頭二角”和“拖拉機黃一角”,正是緣于1997年郵幣卡大行情時人們的有意收藏,很多人從銀行拿出了大量的捆貨、刀貨。
再舉一個三版幣的例子。熒光大團結冠號(含補號)一共不足十個,背水冠號一共十六個,平水是三十多個。但從交易量來看,熒光大團結的存世量遠遠大于背水和平水。為什么會出現發行量與存世量的背離?借用很多資深泉友的分析結論是:受二版大黑拾光環的籠罩,三版十元被有意收藏得多了一些。
四版幣面市不久,紙幣收藏的熱度就已經上來了,因此,四版才會出現大量因有意收藏留下來的件、包、條和捆。在這種情況下,再用冠號多少來判斷存世量多少,就會出現很多失誤。
對于流通紙幣而言,“發行量大,存世量一定大”的判斷是錯誤的。因為好多事實已經顛覆這一“冠號說”——即,以冠號的多少來判斷紙幣存量多少。
有人會問:發行了那么多紙幣,難道會從人間蒸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清楚——流通紙幣的社會功能,它是用于流通消耗?還是收藏鑒賞?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似乎不需要回答,但現在看來,不說,有些朋友真的“不明白”。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任何一套人民幣,功用只有一個,即作為一般等價物,來完成支付與結算。發行冠號量越大的,說明此券種在流通中所起的作用越大,消耗量自然也會越大。
流通紙幣印制出來之后,當然不會無緣無故從人間蒸發,但卻會因為流通消耗、消毀而永遠離開這個世界。如果沒有這種消耗與消毀,我相信,哪怕只有一個冠號的紙幣留存于世,也是一個驚人的存世量(以兩冠8位數來比方,一個冠號即一億張)。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
購物首頁 | 關于我們 | 招賢納士 | 業務聯系 | 版權聲明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黃寺大街德勝置業大廈1號寫字樓1011室
版權所有:點購收藏網 Copyright © 2006-2019 京ICP證100771號 京ICP備1200416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