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初,中國人民銀行申請發行金幣以換取外匯,支持國家經濟建設,得到了國家支持,并授權為國家發行金銀紀念幣的唯一機構。
由于當年適逢新中國成立30周年,中國人民銀行遂決定以此為題材,發行了新中國第一套金質紀念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30周年金幣》。
建國30年金幣是改革開放初期,面向海外發行的第一套現代紀念金幣,也被稱為新中國金銀紀念幣的“開山之作”。
這套紀念金幣全套4枚,每枚重1/2盎司,成色91.6%,發行量70000套。正面圖案均為國徽,并刻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及“1949-1979 ”主題文字。背面圖案分別為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并刊面額。該套金幣由上海造幣廠、沈陽造幣廠鑄造,中國金幣總公司總經銷。
該套幣發行時候按照面值400元一枚,全套四枚1600元的面值出售,也成為我國唯一按照面值出售的金銀幣。
當時國家政策明確規定,中國金銀紀念幣全部銷售到海外,國內只能在少數重點賓館持國外護照用外匯購買,國內的銷售水平有限,也有大部分作為國禮送給國際友人,國內存世量稀少。圖片
當時年僅24歲的羅永輝與陳堅,王福德等大師一同創作了中國第一套金幣的創作。其中人民大會堂的設計雕刻就由羅永輝設計雕刻。此后,羅永輝便與中國造幣結下了不解之緣,時至今日,成為了國內造幣行業的領軍人物。
收藏價值:
第一:開山之作:由于“建國30周年”紀念幣是我國發行的第一套現代貴金屬紀念幣,同時又是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初期向海外發行的第一套現代紀念金幣,是新中國金銀紀念幣的“開山之作”,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
第二:發行量少:該套幣當年的發行價格,據估大約在3000元/套左右,在萬元戶的年代國內極少有收藏。由于是第一套紀念金幣,因此相關發行部門較為謹慎,實際發行量并沒有公布的 70000套這么多。
第三:存世量少:由于早年國內根本沒有收藏意識,加上恰逢1981年國際黃金價格上漲,該套幣流入市場后很多被融化當作金料使用了,所以存世量并不多,全國各大收藏市場一般也只有幾套,其中大多是近年從海外回來的。
第四:工藝精湛:建國30年金幣的鏡面工藝堪稱鏡面工藝的典范,完全部采用磨床認真研磨加工而成。建國30年金幣中的景物,采用的是淺浮雕,并配以鏡面的工藝技術。大師們通過這樣設計與工藝處理,完美再現了主題與設計理念的統一。
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發行的第一套貴金屬紀念幣。它的成功發行拉開了新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發行的帷幕,在新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的發行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
它不僅為其后的貴金屬紀念幣的發行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還為國家創匯立下了汗馬功勞,更為中國的貴金屬紀念幣事業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