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名稱】第一套人民幣伍拾圓工農
【藏品類別】人民幣單張
【發行時間】1949年8月
【停用時間】1955年5月10日
【面值】50元
【票面尺寸】134x70 mm
【字冠、號碼】三字冠、有六號碼與八號碼兩種
【圖案及顏色】正面有工人農民圖像主棕色 背面花球主棕色
【印刷工藝】膠印三色
【印刷單位】上海印鈔廠
【發行單位】中國人民銀行
【圖片鑒賞】
第一套人民幣伍拾圓工農特點:
1、無水印。
2、正面底紋由“中國人民銀行”、“伍拾圓”及五角星組成;背面底紋由“50”及網紋組成,是唯一一張背面設計文字底紋的票卷。
3、暗記:正面行名左側花飾左花卷下有“上”;行名左側花飾右花卷上有“人”;行名右側花卷中有“中”;背面行名左側花飾中有“工”、“中”;行名右側花飾中心有“上”“工”“中”;有的收藏家還發現此卷另有一套暗記,在正背面增加“大”“東”暗記,稱“大東版”。
4、號碼有六位和八位之分,六號較多。此張為八號碼。
《第一套人民幣》伍拾圓(工人和農民),與拾圓(工人和農民)一樣,都是根據周恩來同志關于應以“工農群眾和生產建設場景”為思路來設計完成的。票面主景刻畫了一名工人及一名農民肩扛工具的場景,英氣勃勃的工人身著工裝背帶褲,與頭戴斗笠、穿對襟衫的農民并排而立,真實描繪出了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淳樸,生動展現了當時工農一心,團結奮斗、共創新生活的無限熱情。工裝背帶褲、草編斗笠、對襟衫,是五、六十年代工人和農民的典型裝束,尤其是工裝背帶褲,更是當時的服飾新時尚,也許你還留存著當年穿工裝背帶褲的照片;也許你在爸爸或者爺爺的箱子里見過泛黃的對襟衫……一個時代,需要留下值得念想的回憶。
1949年伍拾元工農收藏價值分析:
第一套人民幣由于受戰爭環境和解放初期經濟困難等條件限制,這套人民幣采取多地區分散設計、制版、印制和分地區就近發行的辦法,因此票面圖案的主題思想不突出、不明確,既有反映工農業生產的勞動場面,也有反映交通運輸的場景、名勝古跡等;鈔票種類多,面額種類差別大,最小面額1元,最大面額達50000元。
第一套人民幣因條件限制,印制技術從石印、凸印(腳蹬圓盤機)、膠印、凹印到膠版、凹版套合均有,油墨、紙張就地取材,導致印制質量參差不齊。目前第一套人民幣退市多年,加上當時印制技術有限,保存難度大,目前第一套人民幣已成為收藏市場上存世量最少,收藏難度最大的一套人民幣。
【點購收藏網】是具有公信力和權威性的網絡收藏互動交易平臺,對國際國內舊版人民幣、紙幣、錢幣、連體鈔、紀念鈔、郵票、金銀幣等收藏品以全國上門進行快捷的回收程序;同時著力為全球用戶提供包括收藏知識、收藏新聞、收藏資訊、以及收藏價格表等在內的,方便快捷的"全功能"服務,成為深受用戶喜愛的錢幣回收網絡收藏平臺。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