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由于第一套人民幣存在版別多、面額大以及防偽功能差等問題,急需第二套人民幣替代,但當時中國經濟處于困難時期,無法印制大面額紙幣,故中央領導批準委托前蘇聯代印叁元、伍元、拾元。
1955年2月1日,以“工農聯盟”為主題的面額較大的拾元版樣交付于蘇方,并于1957年12月1日正式發行流通。
在錢幣收藏界中,錢幣之所以被人們追捧則與“老”、“精”、“稀”的原則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作為錢幣收藏界的寵兒——“大黑拾”,更是將這幾點體現得淋漓盡致。
大黑十發行量和存世量
據《當代中國貨幣印刷與制造》一書記載,大黑拾當時分兩次委托前蘇聯印刷。
第一次是1956年6月14日印2億張,分兩批供貨。
第一批供貨的時間是1956年7月,有7000萬張,第二批是1956年12月,有1億3000萬張。后來又于1961年8月26日第二次委托前蘇聯續印3億張,分四批供貨。
第一批供貨時間是1961年10月,有7000萬張;
第二批是1961年12月9000萬張;
第三批是1962年4月7000萬張;
第四批是1962年6月700萬張。
也就是說前蘇聯一共為我國代印了5億張大黑拾,共50億元人民幣。這5億張票券于1962年2月全部運送中國,勝利安全入庫,也就是說5億張大黑拾全部在中國境內。
離奇的冠號
上一段講到蘇聯幫中國印制了5億張大黑拾,今天我們通過來冠號來計算一下大黑拾的發行量。通過收集整理目前收藏市場上可見的大黑十冠字123、234、345、125、135、205、124、012(補號),得到了如下結果:
① 123、234、345、125、135這五個冠字組的全部冠字,共計5×6=30個冠字的實物,均較為常見。
② 205冠字組中的205、250、025、052冠字均有實物發現。520和502冠字尚未發現實物。
③ 012作為補號冠字組中,有012、201、210冠字發現,另三種冠字未發現。
④ 124冠字組中,有124冠字被發現,其余五種冠字未發現。
綜合以上發現的大黑拾冠字實物,共發現有38種冠字真品實物。而由于三冠字七位號碼券的每種冠字恰為1000萬張,那么38個冠號就是3億8千萬張的發行量,這跟資料記載的5億張的印刷量有很大出入。
有專家指出原因很多,由于中蘇兩國關系步入敵對狀態,而錢幣的投放是分批進行投放的,或許此時由于中蘇的關系的破裂而將未投放的大黑拾暫停投放,造成實際發行的數量少于印刷的數量。又或者部分大黑拾在流通中全部耗散,再或者已被國家回收銷毀。當然這些也都是猜想罷了!
從大黑十的發行量推測其存世量不超過一萬張。
大黑十人民幣價格
3萬元-10萬元-30萬元,具體還得看品相,品相不同,價格不等!
以上價格僅供參考,具體還要以最新市場行情為準。
大黑十收藏建議
關于大黑十,如果藏友手中持有,且品相不錯,那么恭喜你,成功擁有一筆不小的財富,并且據目前市場行情來看,大黑十在將來應該還有不錯的再升值空間,價值遠不能估量。至于想要收藏大黑十的藏友,由于大黑拾存世量極為稀少,市面少見,收藏門檻過高,所以建議入手時謹慎辨別真偽,以防上當受騙。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