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半生都是過的緊日子,直到改革開放以后,才有了一點余錢剩米,這時正值集郵活動解禁,郵電局門口出現了地攤郵市,于是我就將生活中節省下的錢去郵市買點郵票玩玩,以豐富生活,增添樂趣。那時的我還沒有經濟頭腦,又缺乏集郵知識,只是貪圖郵票內容廣,題材多,能使人賞心悅目,并不太注重它的經濟價值。可是就在不經意間所集的郵品都在不斷的增值。例如我在80年代集的JT票,到了90年代都大幅度增值。在90年代郵價暴漲期間,我所集的文革、編號票及實寄封,現在增幅更大,真是只有更高,沒有最高。遺憾的是有些品種嫌貴而未買,錯過了機會。相信現在集的郵品將來還會增值。
我所集的郵品都是在郵市上一枚枚、一套套積攢起來的,并未消耗大量資金,可我卻把這些歷經滄桑的郵品視為至寶,悉心的收藏著。它使我感受到集郵的樂趣不僅能享受終身,還可作為一份具有文化內涵的紀念品代代相傳,重在意義,并不在于價格的貴賤。
在多年集郵的過程中還使我體會到,集郵和“炒”郵截然不同,“炒”郵是投機性的,集郵則是收藏性的,是個慢功夫,須有一個好心態,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相信虛假宣傳,不要以成敗論英雄,哪怕集了貶值的郵品,也不要灰心,權當繳了學費,只要從中吸取教訓,持之以恒的去集,照樣能更上一層樓。這就要多去郵市,多了解郵市,多關注成長性好的郵品,才能做到積極穩妥,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