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進入古錢幣的收藏領域,必不可少的是常用的一些術語,作為古錢幣收藏入門的知識是需要了解的。
1、面
古錢的正面稱為面,一般鑄有文字,叫做面文或者錢文。面有豎線稱豎文,橫線稱橫文。
2、背
錢的背面簡稱背,背有文字的稱背文,如果既沒有文字又沒有紋飾的,就叫光背。
3、穿
錢的方孔或者圓孔叫做穿,也可叫做好、函。穿孔大的叫做廣穿,小的稱為狹穿,又有花穿。
4、肉
穿以外的錢體部分叫肉。肉的外緣叫做邊,或者叫做廓;內緣形成邊框的叫做內廓,或稱做好廓、函廓;內廓細的叫細廓,非常細的就叫做瘦廓。
漢代以前圓錢背無內外廓,我們稱它平背,從漢武帝鑄五銖錢開始,錢幣就有了內外廓。外廓雙重叫做重輪或重廓;內廓雙重就叫做重孔或重穿。內廓比外廓低些,我們就稱為陰廓。
5、錢文
錢文是指鑄在錢面上的文字。錢文自上、右、下、左而讀的,叫做回讀或旋讀,錢文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來讀,叫直讀或順讀。
6、形制
形制即是古錢的鑄造工藝、幣材、造型結構。各個時代的錢幣,都有其特征,出于需要也要規定出同前朝錢幣的差異。比如方孔圓錢有的有廓,有的就沒有廓;有的穿孔大,有的穿孔小;錢文有的直讀,有的旋讀。
因而各個時代的錢幣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鑒定古錢真偽時這種方法也是很科學的。比如齊的刀布為了使錢文不易磨損,就把幣的輪廓鑄得較高,背中間有一高點,如果沒有這些特征,那么就應判斷是偽品。
7、雕母
雕母又叫祖錢。用銅塊或錫、鉛塊直接雕刻成錢模,鑄錢時用祖錢做模,翻鑄母錢。而母錢則被頒發到各地,各地則用母錢制范鑄幣。祖錢的雕制是很精良的,目前所見雕母都是金黃色的銅質,是質地優良的銅材。銅雕母的錢文很精美,字口深峻。雕母錢不見刀痕跡象,比同版流通的錢稍大些、厚重些。雕母錢被制成錢模后取走,工匠用融化了的銅液澆鑄在錢模上,待鑄幣冷卻后開模,取出鑄幣加工打磨光潔即成。雕母錢體積比母錢和流通錢大,母錢又比流通錢稍大,銅質也較好。只是因為母錢是由祖錢翻砂鑄成的,所以錢的外緣輪廓、字口都沒有雕母深峻,各方面都比雕母遜些。
8、生坑
古錢帶有出土銹色稱生坑,所以出土不久稱新生坑;出土時間較久,尚帶銹片殘跡稱老生坑,或稱熟坑。生坑品也有偽品,在鑒別生坑錢的真偽時,主要是觀察錢幣的文字、銹色。因為錢幣上的字多為著名書法家所寫,而偽造者學些的字有其形而無其神,而有時文字與錢幣形制也不同,雖然銅銹是真的,錢幣也是假的。
9、通寶
通寶是中國自唐至清末銅幣的一種名稱,唐高祖武德四年,鑄造開元通寶。開元意思為開創新紀元,以后歷代沿用,并常在“通寶”二字前冠以年號、朝代或國名。從唐朝起,錢就不再以重量為名稱了,而改稱寶。如“大唐通寶",“唐國通寶”、“太平通寶”、“永樂通寶”、“康熙通寶”等等。
歷代錢幣中錢文稱為通寶的有“宋元、太平、天禧、皇宋、至和、嘉佑、治平、熙寧、元豐、元佑、元符、建國、圣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靖康”等等。
10、元寶
歷代錢幣中錢文稱為元寶的有"得壹元寶、順天元寶、天福元寶、淳化元寶、圣宋元寶、宣和元寶、靖康元寶”等等。
11、重寶
重寶也是銅幣的一種名稱,這一名稱最早是用于唐乾元元年鑄的“乾元重寶”。以后有南漢“錢亨重寶”,北宋“慶歷重寶”,“崇寧重寶”,清“咸豐重寶”、“光緒重寶”等等。
擴展閱讀: 袁世凱銀元價格 奧運鈔 北洋造光緒元寶 錢幣收藏價格表 郵票價格查詢
高档珍邮:老纪特邮票、文革邮票、编号邮票、J字邮票、T字邮票、小型张、小本票、年册、首日封;
高档纸币: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第四套人民币,纪念钞,连体钞;
珍贵金银币:生肖金银币、熊猫金银币、彩色金银币、本色金银币、各类主题金银币。
电话:13718125151 QQ:598548268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