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此輪行情的上漲,金銀幣、郵票、流通紀念幣均出現了一定的回調,很多品種出現了滯銷。但流通紀念幣在經歷了此次調整后,網絡上早期流通紀念幣收購盤反而開始增多,此現象值得思考。
經過本輪調整,很多流通紀念幣出現了近15%的調整,如:世界文化遺產第5組(龍門石窟、頤和園)由30元調整到26元,臺灣風光第1組由30元調整到25元等。但不管如何調整,現在的流通紀念幣依然處于價格低位。就拿上面這兩個品種來說,世界文化遺產第5組面值10元(兩枚5元面值紀念幣),發行量才1000萬枚,價格不過26元,是面值的2.6倍;而臺灣風光第1組(兩枚5元面值紀念幣),發行量才1000萬枚,價格不過25元,是面值的2.5倍。相比前階段發行的1元世博紀念幣,發行量6000萬枚,價格卻要8元,面值的8倍。6000萬的發行量和1000萬的發行量簡直不可同日而語。相比600萬發行量的奧運綠鈔2300元的市場價,面值的230倍,世界文化遺產幣和臺灣風光幣就更顯投資價值和潛力了。
600萬發行量和1000萬發行量相對這樣一個龐大規模的收藏投資市場,應當說不會有太明顯的市場表現差別,但價格卻相差100倍,實在太離譜了,況且它們的面值相等。這更表明當前的流通紀念幣有很大的投資機會,未來的流通紀念幣將回報頗豐。
而在本輪流通紀念幣的調整中卻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即早期量少的流通紀念幣反而出現了上漲,網間收購盤不斷涌出,現在建行40周年流通紀念幣的收購價已達到3800元,寧夏流通紀念幣的市場價亦在1000元以上了,這些價格均超過了97年郵市高峰時的市場價。
這是不是意味著新一輪的流通紀念幣行情即將啟動,按收藏市場的普遍規律,大行情的前期應當是量少的早期品種大漲,且漲得越多后面的行情越大。建行40周年和寧夏幣的上漲絕非偶然,市場資金不會在市場不好時大收特收高價的早期幣,一定有后面的大市場做支撐才會這樣做。
未來的流通紀念幣行情將會如何演變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流通紀念幣的盤子不大、制作精美、發行量不大、題材優秀、收藏隊伍龐大、易接受程度極高且價格嚴重偏低。相比郵票這個板塊更值得收藏,也更容易收藏。
流通紀念幣——未來的明星品種。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