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4月15日,第三套人民幣開始婦行,從1962年4月20日發行棗紅1角紙幣起,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歷時38年,是文化瑰寶。
第三套人民幣是知識和藝術的結晶。票幅圖案中蘊涵著人文、歷史、地理、民族、文字、書法、美術等方面豐富的文化內涵,展示著我國優秀美術大師羅 工柳、周令釗、侯一民、陳若菊、鄧澍等的藝術才華,凸顯出吳彭越、鞠文俊、林文藝、劉國棟等老一輩雕刻家的藝術功底。近些年來,第三套人民幣的市場行情被一路看好,整體的價格呈上升趨勢,第三套人民幣票面設計圖案比較集中地反映了當時中國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農輕重工并舉的方針。因為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和紀念意義,備受收藏愛好者青睞。
此組第三套人民幣共12張:1分、2分、5分、1角、2角、1元幣值紙幣各兩張。這幾張紙幣正面除了三位羅馬冠字外,還有7位阿拉伯數字編碼。其中一元券“女拖拉機手”圖更是經典作品,收藏紙幣可以增長知識,陶冶情操,觀賞紙幣生動活潑、逼真傳神的畫面又給我們一種美的享受。這種紙幣現在已經很少見,收藏價值較高。
第三套人民幣是我國第一次自主設計發行的人民幣,有著突破歷史的價值,第一次用自己生產紙印刷的錢幣可以說是另類的第一套國產幣,不僅僅記錄了中國的進步,更是將當時的特殊國情一并記載入第三套人民幣中,每張紙幣都記載著當時的生活情景和社會經濟水平,可以說是新中國最珍貴的回憶錄。第三套人民幣也就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幣王”之稱也就由此獲得,相信第三套人民幣在未來更有升值空間。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