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買家在藝術品市場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天價神話,今年年中以4.368億元人民幣成交的《砥柱銘》是否“真實”還沒辨個清楚,近期又有人花5.5億元人民幣買下了一個乾隆瓷瓶,這一次是中國人在英國的大手筆。不過南京的專家對此卻認為,這個瓷瓶頂多值三四千萬,這是為什么呢?
5.5億的乾隆瓷瓶只值數千萬?
據報道,這只拍賣價格為5.5億元人民幣的粉彩鏤空瓷瓶制造于中國乾隆三十年(1740年)左右,鑒定專家認為是官窯品。整個瓷瓶高約40.64厘米,采用雙壁設計,透過外層大瓶可以看到內層的小瓶?谛蜑辄S色喇叭口,卵形的瓶身有四組螺旋形裝飾,每組都漆有魚戲水的圖案,瓶頸有“吉慶有余”字樣。目前,除了臺北故宮有一件類似藏品外,已經現世的僅此一件,更為重要的是,該瓷瓶的保存狀態非常良好,歷經幾百年,實屬難得。
江蘇省工藝美術館藝術專家委員會委員王東偉卻認為,漂亮固然漂亮,但這個瓷瓶的價格仍然被高估了,“三四千萬差不多”。雖然沒有見到實物,但僅看圖片和瓷瓶的形制,王東偉認為:“像是出口瓷,一般來說,乾隆瓷的圖案有不少留白,而這個瓶子滿滿當當,幾乎沒有留白。”此外,他還認為,這件瓷瓶僅僅是鏤空而非轉心,說明外銷禮品瓷的可能性大于宮廷用瓷的可能性。王東偉告訴記者:“外銷的禮品瓷很多都是出自官窯,落的也是官窯款,因此不能一看到落款就確實是宮廷所用。”
熱錢太多,盲目跟風的多
業內認為,在藝術品收藏領域,乾隆時期的東西符合藝術品長期保值、升值的諸多規律,集真偽易辨、數量適中、備受矚目、個性鮮明于一體。長期來看,此類藝術品的價格升值潛力甚至會勝過法國印象派的畫作。對此,王東偉表示,乾隆時期的瓷器最為鼎盛,因為釉色、琺瑯彩、粉彩、描金、鏤空、浮雕等工藝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許多工藝即使在今天都是無法超越的。
不過,近年來,不論是書畫還是瓷雜件,國內外屢屢拍出高價,且其中大多為中國買家。“熱錢太多,跟風的也多。”王東偉表示,近來拍出高價的文物中海外回流的是主流。不過他認為,類似這樣的拍品其實是一些不太懂專業的買家帶回來的。他呼吁不論是買家還是藏家,都要提高學術水平和眼力,分清楚文物的來源和渠道,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爭搶和哄抬價格的現象,用遠超文物價值的價格購回這些文物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