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中國海關發行的大龍郵票是中國第一套郵票,全套三枚,圖案為龍,并襯以祥云海浪,之所以這套郵票稱為大龍,是因為它的票幅比后來發行的龍圖郵票大而得此名。
大龍郵票整版全張是舉世矚目的郵票珍品,是研究大龍郵票版式的重要實物證據,也是研究大龍打齒方式的參考對象。整版25枚全張,為銅質版模,由雕刻家手工逐枚刻制印模。
大龍郵票其版式的復組研究是界多年探討的話題,因而每當有大龍郵票全張出現的時候,總是能夠引起業界的關注,并吸引眾多藏家的追捧。那么大龍郵票究竟暗藏哪些玄機呢?
與那些用現代印刷技術印制出來的郵票不同,整版大龍郵票中的25枚郵票,每一枚都有著細微的差別,而這些經常被人忽略的小細節就成了一道“密碼”,成了這些郵票的身份證,使其在整版中對應了一個獨一無二的位置和編號。
對于整版大龍郵票,每兩枚之間都存在著細微差別,比如第2排第3枚(左)與第3排第3枚(右)在“清”字和“銀”字上就存在著差異。諸如此類在文字或在圖案上的特點,使每一枚大龍郵票都變得與眾不同,具備了唯一的編碼。
大龍郵票中出現的這個玄機引起了后人的極大關注。各種研究觀點五花八門,有人認為這是由當時郵票設計工匠手藝上的偏差所導致的,但這種觀點很快便招致了大多數史學家和郵學家的反對。畢竟,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起源于北宋,其技藝進化到清朝時已經相當成熟。打個比方,我們從來沒有看到哪本古書中的每一個“之”字都各不相同,大相徑庭;而偏偏在如此嚴肅的郵票設計中卻出現了上圖所展示的巨大差別。按理說,當時的工藝絕對不至于“糙”到這個程度,再說為什么同時期先后發行的其他很多郵票就不具有這個特點呢?大龍郵票中的這種奇異現象著實令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