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龍》郵票分三次印刷發行,分別為:
1878年第一次發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紙作為載體,此次發行的稱為薄紙大龍。
1882年第二次發行,因排版時每枚郵票之間的距離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縱橫各寬出2毫米,被郵界稱為闊邊大龍。”李鴻遠稱:“其中五分銀未使用過的新票極少見,25枚的全張新票存世僅一張,是中國早期郵票最著名的孤品。
1883年第三次發行,這次紙質比前兩次都厚一些,郵界通稱它為厚紙大龍,因打孔機的緣故,打出來的齒孔有光齒和毛齒兩種,光齒的又稱“厚紙光齒大龍”,郵票齒孔周邊帶有纖維毛的稱“厚紙毛齒大龍”,所有這三次的大龍郵票由于銅模損壞,以后沒有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