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綠衣紅娘”是“紅印花加蓋小字‘暫作洋銀二分’綠色試樣票”,那你知道中國早期還有一枚叫“翡翠姐”嗎?
萬壽郵票第一次印制在1894年發行后,因為供不應求又于1897年再次重新印制了一版。但是,再版郵票制作完成后,正趕上大清政府開辦國家郵政,調整郵資而新郵票來不及印制的當口,因此再版的萬壽郵票全部用來重新加蓋使用,未有原票正式發行過。
在萬壽再版郵票的加蓋過程中,工作人員誤將當年地方郵政沒有售罄而退回庫存的初版“萬壽票”也混入其中,因此產生了數量極少的一部分“萬壽初版加字改值”郵票。這些“萬壽加字改值”郵票,根據加蓋字體的大小及距離的長短,被粗略的分為“小字長距”、“大字長距”和“大字短距”三類,其中“初版大字短距2分”票,目前已知的存世量僅有3枚。
然而,“翡翠姐”的名字到底是怎么來的呢?原來英國有一家名叫Robson Lowe的拍賣行,在1970年曾經拍賣了一枚“萬壽初版大字短距2分”票,被旅菲華郵名家黃天涌以1500英鎊購得,同時還創造了當時華郵單枚郵票的拍賣紀錄。黃天涌購得此票后,甚為珍惜將其視為至寶,于是效仿被集郵界稱為“綠衣紅娘”的另一枚同樣價值不菲的晚清華郵,而將其命名為“翡翠姐”。大概數量太少,沒有“流通”,在郵壇上沒有廣為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