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邊海關大龍郵票亦稱薄紙闊紙大龍票,1882年第二期發行的海關一次云龍郵票,紙質同第一期,唯五分銀用薄型書寫紙印制,容易脆裂。齒槽寬至4.5毫米。一分銀、二分銀全張郵票枚數為3x5=15;枚五分銀仍然為5x5=25枚。“闊邊黃五分銀”25枚全張新票存世僅一張,為我國早期郵票中著名珍品。
薄紙海關大龍郵票中國近代郵政是由海關開始試辦的,而海關郵政又是從津海關開始的。中國歷史上公開發行通用郵票——大龍郵票,是由津海關1878年組織經營的。津海關就是天津海關的前身。奉總稅務司赫德之命,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于1878年3月23日,將海關郵政對社會開放,收寄華洋公眾、商民百姓的郵件。開始是郵件寄件人到海關交費,海關造“郵資登記冊”,并在郵件上加蓋戳記,然后由海關或交華洋書信館負責郵運。不久即深感手續繁雜,很不方便,不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已實行的貼郵票的辦法省事。同年6月15日德璀琳致函上海海關造冊處稅務司夏德,“這了避免復雜的操作和帳務處理”,提出“即請造冊處給我們準備一批我們最迫切需要的郵票”。7月份德璀琳收到首批五分銀和三分銀郵票,并在天津、北京發行。后來又增加了面值一分銀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