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郵幣卡投資也是一項較為繁瑣的系統工程,不光要有資金,要有頭腦,還要注意以上這些細節,忽略了細節,有時候就會因小失大,斷送了本應得到的投資回報。
在進行郵幣卡投資之前需要準備的工具有郵幣卡專業圖錄、最新價目錄、有關郵幣卡投資方面的專業報刊等。
在進行郵幣卡投資的過程中,需要準備的工具有尺子、鑷子、放大鏡、便攜式驗鈔器等。
把郵品買回家后所需要準備的工具有護郵袋、保管箱、干燥劑等。
一、郵幣卡專業圖錄。在我所結識的投資者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在搞投資前從未認真閱讀過一本權威性的郵幣卡專業圖錄,特別是現在搞投資,都講究原包,從買進到賣出,從不拆開包裝,連里面裝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誠然,現如今的郵市,“炒新不炒老”是流行病,新品種往往還來不及上目錄而老品種又往往備受冷落,那么,通過圖錄先認識一下新品種的“長輩”們有什么意義呢?當然有意義,郵幣卡發行各自有序列,老品種目前所處的境地往往昭示著這些新貴們的未來,所以作為一個精明的投資者,在投資某個品種時必須要知曉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一本由權威部分印發的圖錄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如果你是穩健型選手,喜歡進行績優品種的中長線投資,則圖錄的好處更是顯而易見,有關投資對象的版式、設計、印量等各方面的信息你必須了如指掌。郵品方面的圖錄,首推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幾種,投資者常用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和《郵資封片簡目錄》,一般應選擇最新的版本。有關郵品方面的圖錄,目前市場上魚目混珠的版本滿天飛,投資者要注意甄別。錢幣方面的圖錄也應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發行司或中國金幣總公司牽頭編寫的,一般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等發行的錢幣目錄最權威可信。磁卡方面的圖錄也應以電信部門牽頭編寫的、由正規出版社出版的圖錄為準。總之,一本圖錄不過花去數十元、上百元,往往僅占到你計劃投資額中極小的比重,但是,它能使你在投資之前做到心中有數,可以教你少走不少彎路。
二、最新價目表。在行情火爆的時候,最新價目表是郵市里成交量最大的信息資料,盡管行情好的時候,熱門品種的成交價是一日三變,但是仔細研讀一份較準確的價目表可以幫助你判斷你所計劃投資的品種目前所處的價格定位。要注意收集價格資料,對某一品種的歷史成交價要了然于胸,這才能使你不致于在高價位稀里糊涂地上了車、鉆了套。例如,目前市面上十分熱門的“昭陵六駿”小版張,其歷史最低價是40元,歷史最高價是155元,如果目前價位分別在80元、100元、120元,那么你會選擇什么價位建倉呢?答案不言而喻,你會選擇最接近歷史最低價的價位上手,這樣投資風險最小。如果沒有價目表,沒有歷史價格資料的積累,投資就會成為一出盲人摸象的游戲,完全沒有把握可言。
三、有關郵幣卡投資方面的專業報刊。不少投資者認為,如今郵評文章不能看、不能信、不能照著操作,否則就會死套你、套死你。誠然,不少替莊家做槍手的文章的確要注意區別對待,但是有關郵幣卡投資方面的專業報刊也會經常刊登一些有關大盤分析、熱點透視和專家建議,這些對于投資者總攬全局進行投資決策都會大有裨益的。作為一個投資者,無論是老手,不審新兵,在市場上轉一天,臨走時捎一份報紙或雜志,花費不過幾元錢,但是收獲肯定不小。
四、尺子。估計有投資者會暗自發笑,這小小一把尺子也值得一提?在投資方面往往是小處不注意,結果失去的是大利益。筆者的一位朋友在1997年郵市瘋潮期間花了12000元買了一封“水滸(一)”小型張,后來漲到了2萬沒舍得賣,1998年單位房改要花錢買房,才想起來進郵市兌現,本來15000元也可以順利出手,可是接手的郵商用尺子一量,好家伙,橫向短了5厘米,縱向也短了3厘米,結果現在還擱在家里呢。據筆者多年的經驗,目前市面上尺寸經常出問題的品種大多集中在1985-1991年期間發行的小型張,如“西湖”、“編鐘”、“杜鵑花”、“孫中山”等,它們的一致特點是票面顏色深,四角容易磨白,因此需要裁掉一截冒充“一刀切”原封。當然,當你購買中高檔小型張,如“梅蘭芳”、“牡丹”、“從小愛科學”、“奔馬”、“公路拱橋”等小型張時,一把尺子更是必不可少的,量一量有時可以避免巨額的經濟損失,一般與目錄上規定的尺寸短1毫米以上者要謹慎購買。順便說一句,目錄上的尺寸個別也不準,且多年來不更正,其中最典型的要算是1987年的“壁畫(一)”小型張,其實際尺寸要比目錄上標注的尺寸長好幾個毫米,而定位冊中的尺寸是根據目錄做成的,所以你打開定位冊會發現“壁畫(一)”小型張放在它的位置上怎么左右撐出來一大截。這些都是不好好用尺子所造成的笑話,可見尺子雖小,作用卻大,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五、鑷子。一位美國來的客戶曾經問筆者,怎么中國的郵商都不愛用鑷子?筆者無言以對,其實心中了然,因為大多數郵商都認為,反正這東西擱在我手里不過三五天,頂多三五個月,就不再屬于我了,那么仔細干嘛!郵商經營郵品的短期行為是中國郵商不大用鑷子的根本原因。不要說十塊八塊的不值錢的郵票,就是“梅蘭芳”小型張和“猴”票,郵商也經常用手捏著邊看品相,在看品相的同時,品相也被損壞了,這種損壞往往當時不易察覺,但是用手捏的次數多了,郵品表面就會留下指紋,而指紋是汗漬印跡,不比塵土,輕易去不掉的。因此,進郵市最好帶一把趁手的好鑷子。
六、放大鏡。大家經常進郵市都知道,尺子和鑷子一般郵商都備,但放大鏡一般肯定不備,所以在計劃購買中高檔郵品時要隨身攜帶一把5至8倍的放大鏡,甚至還要準備一副40倍帶光源的辨偽專用放大鏡,這種放大鏡郵市上售價一般是80元一個。比如你購買一套編號票中的“巴黎公社”,其中那枚8分票就必須用40倍放大鏡仔細看是否是用幾枚信銷票拼接換底的。不少投資者就是圖便宜,而便宜就便宜在筋票的品相和真假上,別的票看上去干干凈凈,品相倍兒棒,可筋票稍差一點,價格有時就能差出好幾百甚至好幾千。有些投資者拿著放大鏡專看那些僅值幾毛錢的郵票挑品相,殊不知放大鏡是用來對付關鍵票的,以前筆者曾經就郵市里以次充好的手段做過詳細的闡述,這里就不重復了,但是切記一點,在放大鏡下需要重點觀察的是,是否補色,是否刮戳,是否有折,是否拼接,而有時候有較輕微的紙張點(俗稱“胎記”)或小小的塵埃則大可不必太計較。在品相上面,不少投資者經常會犯舍主求次、舍大求小的低級錯誤。所以在郵市里,我經常會聽到郵商這樣評價,你看,這家伙挑了半天,還是把那張品相最差的給買去了。
七、便攜式驗鈔器。行情暴漲時,郵市上的假幣較多,這是由郵市每天需要大量現金周轉的特點所決定的,這一點與股市根本不同。所以當你賣出郵品收回現金時,要用驗鈔器看一看有無假幣,有時候一張百元假幣就會斷送你一筆投資的利潤。現在驗鈔器一般帶有一根紫光燈管,它對郵品上的熒粉物質反應靈敏,這對于我們進行郵品防偽也是一道屏障。不少投資者或許還不知道郵市里的最新造假動態,即“青藏鐵路”小型張已經出現了整盒假貨,是用白紙描邊包裝塑封后冒充真品出售,但是如果你有一個便攜式驗鈔器,就會發現真品小型張原封的邊緣在紫光燈下有熒光線和點在發亮,而偽品則沒有,且邊緣的整體顏色也不一致。
八、保管箱和干燥劑。投資者現在入市投資的數額一般較大,小型張論封,甚至論箱(一箱二十封),郵資片論包,紀念幣論盒,甚至論件(一件有四盒,也有十盒的),這些東西比較貴重,拿回家要專門放在一個地方集中保管,太分散有時容易遺忘或發生意外損失,如小孩亂翻,父母當廢品等等,最好集中放在保管箱中,可以是文件柜,也可以是保險柜,在大中城市甚至可以存放在銀行的地下保管箱中。在南方,潮濕多雨的氣候是保管郵幣卡的大敵,每年不知有多少發霉變質的郵品從南方運到北方,以十分低廉的價格賣給郵商,其中有不少集郵者因此失去了對集郵的興趣。紀念幣中的銅質特種幣如“熊貓”和“金絲猴”等也容易氧化變色,失去原來十分光艷的色澤,投資價值也跟著銳減。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干燥劑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因為濕氣是罪魁禍首,把濕氣全部吸收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有了干燥劑,盡管花費極少,但卻從此解決了大問題。
九、護郵袋。郵票是十分嬌嫩的東西,不小心摸臟了、碰折了、起毛了、鈍角了,都屬于影響品相的行為,而眾所周知,品相是郵票的生命和價值所維系的關鍵要素。品相不好的郵票在郵市上價格一般要打折扣,折扣的大小還要視品相損壞的程度而定。不少投資者在購買郵品時小心翼翼,挑品相可仔細呢!但是保管起來卻馬馬虎虎,認為在自己的手里,別人也看不到動不得,不會有什么損傷的,殊不知在保管過程中由于保管辦法不當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往往十分可觀。過去集郵受條件所限,集郵者買郵票的錢都不夠,誰舍得另花錢去單買護郵袋。所以在中老年人的郵冊里我們經常會發現郵票是用一種玻璃紙包的,這種玻璃紙沒有伸縮性、不透氣,而郵票紙有伸縮性,需要經常透氣,這種矛盾使得從這種玻璃紙中拿出來的郵票常常不是發霉、變黃,就是有水波紋即我們常說的起皺,嚴重影響到郵品的價格。目前市面上常用的護郵袋大多由江浙一帶的專業廠生產,物美價廉,但厚度有些稍薄,挺括度不夠,不透亮,低檔郵品可以用它保管,而高檔郵品一般應該選擇高級護郵袋,這類護郵袋國產的較少,多為進口貨,如德國的“燈塔”牌和“LINDER”牌,都是一些資深集郵者青睞的品牌。總之,護郵袋就像郵品的外衣,不僅與外界的塵土、汗漬等污物隔絕,也使郵品看上去整潔干凈,符合它的內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