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龍郵票是國家郵政成立后正式發行的第一套郵票,它具有極高的歷史意義和收藏價值,這套郵票前后分了三次發行,也是大清郵局自開辦大清郵政后第一次發行的郵票,是中國郵票史冊上首次由皇帝新批的郵票,其存在的價值可想而知必定是極高的。
蟠龍郵票圖案是團花曲蟠的樣式,匯成圓形模樣的團龍款式,它的整體布局非常有特點,用了滿滿堂堂、中心取圓、局部透白、四角襯花的傳統工藝手法,首先在整個畫面中心打造出“米字格”的骨線,然后以四角為旁襯,突出表現中心的“團龍”圖案。
因為當時的中國郵政仍由外國勢力把持,郵政局當時的總辦又是法國人,所以便決定在當時的蟠龍郵票上加蓋了“臨時中立”字樣,這種郵票一經發售便引起很大爭議,最終因為輿論壓力,迫使郵局設法收回郵票,決定暫緩使用。
辛亥革命后中國仍受帝國主義影響,無望的清帝下詔退位,在壓力之下袁世凱繼任大總統,并在蟠龍郵票上加蓋了“臨時中產·中華民國”的字樣,因此,蟠龍郵票成了印有十字交叉字樣的郵票,出售后,仍引起百姓不滿,后來在帛黎的示意下,改成了印有“中華民國”字樣的郵票,所以,蟠龍郵票成歷史上加蓋最多的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