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11月19日,清政府海關郵政發行一套紀念郵票,即“慈禧太后六十壽辰紀念郵票”(以下簡稱萬壽票),萬壽票造就了中國郵票及郵政上的許多之最。
1、清代海關郵政發行的最后一套郵票;
2、我國發行的第一套紀念郵票;
3、我國發行的第一套多圖案郵票;
4、我國第一套知道設計者的郵票;
萬壽票因印制時間短,各種變異品、趣味品較多,后期又有諸多加蓋票。萬壽票在我國郵政史和集郵史上均有極重要的地位。今年恰逢其發行110周年,特書此文,對萬壽及加蓋票作一簡要介紹,以資紀念。望同好予以指正。
一、發行背景
由于海關郵政業務的發展,原三種面值的郵票(大、小龍均為1、3、5分銀)不能適應郵政需要。同時,為了慶賀慈禧太后60歲生辰,而在赫德建立國家郵政之前夕,于1894年11月9日發行萬壽票。按理,該票應于1894年11月7日發行(該日為慈禧60歲生辰,陰歷光緒二十年十月十日),但現見最早銷印者為1894年11月19日。造冊處于11月16日向郵局發出該票,17、18日為周六、周日,19日方正式發售。綿嘉義認為是11月16日,費拉爾手稿中記述為11月17日。我想,這里面有個認識問題,即11月19日為向公眾出售日期;11月16日為造冊處向各郵局發出此票日期或是向上海局內部供貨日期;11月17日可能是上海局內部出售日,也許當日周六上海局不休息出售日。當然,不排除提前出售此票的可能,試想,在現今郵政法規相當健全時都常出現提前發售郵票,何況一百余年前末落的清代,提前數天出售是可能的。
二、萬壽票簡介
1、原票。萬壽票由海關造冊處印制。印版也由國內制版,為平版石印。自9月上旬制版至11月14日第一批印制完成,用紙為英國制的帶有太極圖水。〞r見水印圖倒、反、無等現象出現)的紙張。共9種面值,其中:1、2、3、4、5、6分銀票為小型票,圖幅為19.75*23.5mm,20枚一格,每全張橫四縱三12格,計240枚郵票;9、12分銀和24分銀為大型票,圖幅為31.5~32*24.25mm,25枚一格,每全張橫二縱三6格,計150枚郵票。齒孔為11.5~12度。圖案分別為:1分銀五蝠繞壽字,上邊是牡丹花,下邊是靈芝生于吉祥草中;2分銀中間是龍圖,上邊是西番蓮花置于繡球花葉中;3分銀中間是龍圖,上邊是蟠桃;4分銀中間是龍圖,上邊是牡丹花;5分銀中間是鯉魚,上邊是靈芝生于吉祥草中,下邊是萬年青;6分銀中間是龍圖,上邊是萬年青;9分銀中間五蝠繞壽字,兩側是龍;12分銀中間是“大清國郵政”篆字,兩側是龍,上邊是牡丹花;24分銀中間是帆船,上邊是蟠桃。是刷色大致分別為:紅,綠,黃,玫瑰紅,桔黃,棕,暗綠,桔黃,洋紅。因顏料配比或化學,物理變化,顏色并不統一。此票由海關造冊處費拉爾設計及全權負責制版、印制等過程。背膠厚。分初版、再版、改版等,后文詳述。
2、發行量。據費拉爾稱初版總量為192.732萬枚,8542張。各面值票分別為:1分銀838張201120枚;2分銀1090張261600枚;3分銀1696張407040枚;4分銀1046張251040枚;5分銀1044張250560枚;6分銀1464張351360枚;9分銀691張103650枚;12分銀337張50550枚;24分銀3363張50400枚。其再版及改版票發行量不明。(《中國事務總論》中數字與之相差極大)。
3、加蓋票。1896年清政府決定開辦國家郵政,新郵票(蟠龍票)未印完前,先將小龍、萬壽、紅印花加蓋改作“洋銀”面值出售。萬壽票加蓋的種類有:初版小字改值票、初版大字長距改值票、初版大字短距改值票、再版大字長距改值票、再版大字短距改值票、改版大字短距改值票。
三、萬壽票版別
1、初版。即1894年11月19日發行之票,全套9枚。據費拉爾手稿記載,共印制了192.732萬枚(含加蓋票);據綿嘉義記載為62.4757萬枚(是否含加蓋票不清).初版票為萬壽正式發行之票,前已簡介過。全套新票約3000元、舊票約1500元,較常見。
2、再版。首先應當明確:萬壽再版票原票未正式發行,其印制的目的是國家郵政建立前后,專供加蓋改值而再行印制的,再版與初版在紙質,齒孔,刷色等極相似,需仔細從各方面予以區別,再版原票流出極少,常為初版票的數倍至十倍的價格,有興趣可參閱相關書籍、資料、拍賣目錄及實票互相對比。
3、改版。僅在原圖上略加改動,亦作為加蓋使用。和原版的區別主要有:2分銀,原版2字細小,下橫彎曲;改版2字肥大,下橫平直。3分銀,原版“叁分”兩字瘦小,數值上的八卦框不很清晰;改版“叁分”兩字較肥大,數值上的八卦框線條清晰。
4、樣票(許多記載與本文有異,本文僅是個人看法)。
(1)、黑色大型樣票,其尺寸比原票大,無齒、無膠、無水印,全套9枚。從紙質上見有三種,一是印于較薄半透明白紙上,二是印于較厚紙上,三是印于厚紙上。一般價格在1萬元以上。
(2)、黑色小型樣票,與正式票大小相同。無齒(也發現有齒票)、無膠、無水印,全套9枚。一般價格約2萬元。
(3)、黑色改版樣票,僅見中、小型2分銀和3分銀兩種。
(4)彩色(試色)樣票。彩色,無齒、無水印,全套9枚。見有兩種,一是印于較薄條紋紙上,二是印于較厚白紙上。一般價格約1.8萬元。
(5)、“香煙紙”樣票,即初版樣票,與初版刷色相同,印于極薄條紋紙上,無齒孔,全套9枚。還有再版樣票,與初版類似,無齒孔且無水印。
5、其它。
(1)、周今覺翻印票,由周今覺于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自行將萬壽大型樣票翻印。實非樣票,應同“綿嘉義翻印票”相似,均已成珍品。全套價格約1萬元。
(2)、“莫倫道夫版”,莫倫道夫又稱為“穆麟德”,據言,此種郵票系印于無水印的厚紙上,專供饋贈之用,印量為5000套,非賣品,因其稀少,且與萬壽票的淵源關系,故價格亦不低。全套價格約8000元。
四、萬壽加蓋改值郵票
1、加蓋種類
(1)、初版小字改值郵票。1897年1月發行。與以后萬壽加蓋票的區別主要是:一是唯一的小字(阿拉伯數字。;二是在初版票上加蓋。應是當時未用完的初版票退回或留存的予以加蓋使用。全套10枚,分別是:3分加蓋半分、1分加蓋1分、2分加蓋2分、4分加蓋4分、5分加蓋5分、6分加蓋8分、6分加蓋1角、9分加蓋1角、12分加蓋1角、24分加蓋3角。加蓋全張為:小型票為40枚(橫雙格),大型票中12分、2錢4分為一全格(5*5=25枚);9分改1角票為20枚(4*5),為全格撕去左邊一直行,應是已發現9分銀對倒票后而將此直行撕去不予加蓋。全套新票約3500元、舊票1500元,較常見。
(2)、初版大字長距改值票。此種加蓋較少,全套9枚。除少一枚6分銀改作洋銀1角外,其他面值同小字改值票。中文“銀”與下面阿拉伯數字距離為2.5mm,較短距長。阿拉伯數字比小字改值大。曾有舊票一套5.5萬元未拍出。
(3)、初版大字短距改值票。加蓋字體同大字長距加蓋,唯“銀”字下端距阿拉伯數字上端相距1.5mm。故稱“短距”。全套9枚,加蓋面值同大字長距票。
(4)、再版大字長距改值票。將萬壽票原印模再版添印,利用小字改值版模將阿拉伯數字更換為較大字體,重排活版加蓋。全套同初版大字長距改值票為9枚。應在初版加蓋后進行加蓋。
(5)、再版大字短距改值票,與初版區別是:一是用再版票加蓋;二是少一枚6分暫作洋銀8分票,全套8枚。較少見,全套新票約5萬元,舊票約1萬元。
(6)、改版大字短距改值票。原票系將原版模重新修改印制的,仍加蓋大字短距,可稱改版。全套2枚為:3分銀暫作洋銀1/2分和2分銀暫作洋銀2分票兩種。全套新票價格約800元。
2、加蓋名品
(1)、“翡翠姐”。即“萬壽初版加蓋大字短距改值2分/2分銀”票,俗稱“翡翠姐”。集郵者都知道紅印花小一元票的名貴,其實,“翡翠姐”與小一元同期,也是正票,因存世少,流通少,名氣不如小一元。新票據說存世兩枚,舊票若干,在近年國內拍賣中時有出現,但價格不是太高,曾有一枚舊票1.6萬元未拍出,新票近來未曾出現。
(2)、“萬壽五復”。屬萬壽加蓋改值字重復的復蓋郵票,屬萬壽加蓋變體票。1926年6月1日的《郵乘》中首次記載了萬壽四復的照片,均為初版萬壽小字加蓋,即:1/2分/3分銀復蓋票、2分/2分銀復蓋票、4分/4分銀復蓋票、10分/9分銀復蓋票。以后,又發現了大字2分/2分銀復蓋票。共計五種。
(3)、“萬壽九倒”。屬萬壽加蓋改值字倒蓋的郵票,屬萬壽加蓋變體票,與萬壽五復合稱萬壽“五復九倒”。分別是初版小字改值1分/1分銀倒蓋票、初版小字改值2分/2分銀倒蓋票、初版小字改值10分/9分銀倒蓋票、初版小字改值5分/5分銀倒蓋票、初版大字長距改值1/2分/3分銀倒蓋票、再版大字短距改值2分/2分銀倒蓋票、再版大字短距改值1/2分/3分銀倒蓋票、再版大字短距改值4分/4分銀倒蓋票、再版大字短距改值10分/9分銀倒蓋票。后三種較常見,一般價格約3000元。
五、變異體。
萬壽及加蓋改值票因種類繁多、印制時間短,產生的變異體種類較多,除上述9分銀對倒、“五復九倒”外,其它做一簡要介紹。
1、版模變異。
(1)、9分銀對倒票,估計是費拉爾故意制造的。前已述,9分銀為六格為一全張,每格直橫各5枚。每一格左下角一枚,即版號第21號的郵票倒印,此票必須在雙連上方能看出一倒一正。所見的9分銀對倒票,直雙連多于橫雙連,四方連以上大連票更少見。2003年秋,中國嘉德曾出現一9分銀全格,成交價2萬余元人民幣。直雙連新票一般價為人民幣4000~5000元間。據費拉爾記載9分銀發行量為10.365萬枚,即4146格,應出現9分銀倒票為4146枚。而實際存世能辨認者則大大小于此數。原因一是一百余年的時代變遷;二則是當時的使用(撕開),試想,20余年前的“猴票”-----即庚申年發行量400余萬枚,現方連或連票者存在不少,價值幾何?不難看出,萬壽9分銀對倒票存世至今確是非常不易,相對4~5千元的價格的確物有所值!
(2)、“3”字修飾。3分銀票全張第七格第11號左下端“3”字修飾,筆畫粗肥。
(3)、“肆”字異體。該版模右上端“肆”字末筆橫特長,與框相連。
(4)、“玖”字修飾。9分銀票全張第二格第五號模右上角“玖”字的“久”旁經修飾后成“駁”右偏旁形。
2、版式變異。
(1)、漏“/2”。初版小字改值1/2分/3分銀票的阿拉伯數字1/2漏/2。
(2)、加蓋數字移位。如初版小字改值1/2分/3分銀票的阿拉伯數字1/2左移或右移。
3、齒孔變異。
(1)齒孔移位
如:再版大字長距改值1/2分/3分銀橫四連齒孔大移位、再版大字短距改值2分/2分銀8方連右直行漏齒及向右下大移位、再版大字短距改值2分/2分銀直雙連齒孔右移位等。
(2)漏齒
不下幾十種,據黃建斌“慈禧壽辰紀念及改值郵票”記錄的就多達29種,如:再版大字長距改值1/2分/3分銀直雙連中縫漏齒、初版小字改值10分/12分銀直雙連中縫漏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