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的發明和廣泛使用是現代郵政的重要標志之一。1840年5月6日,英國為改革郵資收費方式,簡化手續,發行了“黑便士”。這是世界上第一種郵票。
郵票的誕生,反映了人類社會相互聯系的加強和信息傳遞手段的進步。“黑便士”郵票發行當天下午,不列顛博物館的約翰.愛德華.格雷博士就購買了郵票,作為實行均一郵資制的紀念品收藏。這是集郵的開端,此后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收集郵票的行列。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世界各國也陸續發行郵票。郵票的大量發行為集郵活動的開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作為郵資憑證的郵票,客觀上又存在著對一個國家或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宣傳作用,故享有“國家名片”這美譽。郵票題材廣泛,蘊含的知識豐富,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因此,它受到了人們的喜愛,成為人們收集、鑒賞和研究的對象。
“集郵”一詞英文為“Philately”,它來源拉丁文Philo(愛好)和Atles(憑證)。最早出現在法國《郵票收集者》(Collectionneur de Timbre-Poste)雜志上。1864年11月,喬治.海爾賓(M.George Herpin)在該刊上發表的文章中首先用這個詞統稱郵票收集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Philately”一詞逐漸為集郵界所認同。
19世紀50年代以后,隨著郵票發行國的增加,集郵活動在歐洲一些國家盛行起來。集郵的范圍也從單一地收集郵票擴大到收集印有郵資符志的郵政用品,郵資簽條,郵政戳記,收寄運遞過程中使用的郵政單據,經郵政實寄的信封、明信片、郵簡、包封紙,以及與郵寄、郵資、郵票、郵路相關的公告、通告、規定等。
隨著集郵者的增多,郵票交換活動逐漸開展起來,郵票商店開始出現。集郵者還舉辦了早期的郵展,編輯出版郵票目錄,并逢發地形成集郵組織。1852年,集郵展覽的雛形在比利時出現;1860年,最早的集郵協會在英國成立;1861年,第一本郵票目錄《郵票》在法國出版;1862年,第一本集郵雜志英國《新知月刊》出版;1872年,第一次集郵會議在法國召開。至此,現代意義的集郵活動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