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證明《閩西赤色郵票》是中國解放區發行的最早的紀念郵票,近20年來,筆者前往福建龍巖、永定、上杭、長汀、連城、漳平及江西瑞金、井岡山等8個當年中央蘇區老根據地,走訪了27位老交通員、老赤衛隊員、老工人、老紅軍、老干部和黨史研究專家等,進行了17次調查。在此披露幾則調查日記,供對解放區第一套紀念郵票的研究!伴}西赤郵”是同時石印的1986年7月21日,筆者第一次去拜訪當年印刷《閩西赤色郵票》和《閩西赤色郵花》的工人章連富老人。那年,他已經73歲了。老人還健在的信息,是筆者當年編寫龍巖郵電志時從龍巖市黨史研究辦公室打聽來的。當把兩種郵票的圖案給老人看時,他一看就說:“這兩種都是我在東碧齋印刷的,棕色的(指《閩西赤色郵票》)有兩種,綠色的(指《閩西赤色郵花》)一種是我親手石印的!
《閩西赤色郵票》是解放區第一套紀念郵票
章連富說:“當年送郵票圖稿來的有兩個人,是我和東碧齋印書館的鄭碧山一起接的。當年東碧齋在龍巖南門頭,有6個工作人員,老板郭甲秀是開明人士。印刷這種郵票,是我和鄭碧山等4人同時印刷的。我記得是先印郵票,后印鈔票,鈔票是7月搬到彩昌樓二樓秘密印刷的。郵票的具體印刷時間記不清楚了,反正印刷那幾天是春雨連綿,紙張很濕潤,不好印。”據章連富老人回憶,1930年9月,東碧齋奉命撤離龍巖,11月開始動身,到1930年年底才全部搬到永定虎崗。
從以上情況看,《閩西赤色郵票》和《閩西赤色郵花》是在1930年上半年印刷的。為進一步確定閩西赤郵的印刷情況,筆者其后分別于1987年1月19日、1990年4月12日、2001年3月28日多次去拜訪章連富老人,老人一直肯定《閩西赤色郵票》和《閩西赤色郵花》是同時石印的,以后就沒再印過這種郵票。郵票是張廷竹設計的1986年9月21日,同樣根據龍巖市黨史研究辦公室提供的線索,筆者和兩位朋友騎車到龍巖郊外七公里的湖一村去拜訪《閩西赤色郵票》和《閩西赤色郵花》的設計者張廷竹的兒女。騎到村口時,向一位80多歲的老人打聽張廷竹兒女的家在哪里。老人得知筆者一行的意圖后,便自告奮勇地為我們帶路。就在前往張廷竹兒女家的路上,老人說了一些很有價值的信息。他說:“我叫郭炳灶,張廷竹是我同村人,1929年我們一起參加的革命。張廷竹是1928年從上海新華藝專畢業后,1929年6月從集美回龍巖參加工作的,是龍巖縣蘇維埃委員,當過閩西蘇維埃財政部委員。當楊逢年被趕出龍巖時(1930年1月6日因福州事變,軍閥楊逢年的部隊撤離龍巖),我們赤衛隊馬上進駐龍巖。我和張廷竹就一起住在公園邊的大樓里,他住樓上,我住樓下。那時快過年了,天寒地凍的,我有十幾天沒看見他下樓來曬太陽,便跑上樓去看他,當時他正在畫五角星。我問他忙什么,他告訴我,組織上叫他設計郵票、鈔票,因時間緊張,所以沒空下樓!焙髞,筆者從當地鎮政府了解到,郭炳灶確實曾于1929年6月參加了龍巖縣蘇維埃赤衛隊。
再看一下張廷竹的生平。張廷竹于1929年6月回龍巖參加縣蘇維埃,1930年1月底奉調去廈門參加陶鑄組織的廈門劫獄活動。1930年5月26日和曾志等人一起潛回龍巖。1930年12月因國民黨反動派發動了第三次“會剿”,閩西蘇維埃連同交通總局一起撤離龍巖,搬去永定虎崗,1931年3月張廷竹被誣為“民主社會黨”被殺,時年29歲。從張廷竹以上經歷可以得出,《閩西赤色郵票》和《閩西赤色郵花》是張廷竹在1929年12月到1930年1月間設計的。1930年夏已普遍使用1982年5月,筆者去長汀縣走訪了毛守信,1984年6月和1986年11月和廈門大學中文系的幾位同學一起去走訪了老紅軍、老交通員羅萬昌和原龍巖行署專員羅炳欽,再加上1987年筆者先后兩次去瑞金調查,初步得知:1929年6月19日,朱德、毛澤東、陳毅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三打三克龍巖城后,于1929年9月6日指示魏正泉組建龍巖縣交通網,當年12月正式成立龍巖縣蘇維埃交通局,魏正泉任局長,局址設在龍巖縣銅缽巷后杜前的房屋,有交通員12人。1930年3月18日至25日,閩西工農兵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龍巖縣召開,3月25日閩西交通總局正式成立,局長盧寶清,局址設在龍巖南門頭,統轄龍巖、永定、上杭、長汀、連城、武平、漳平、寧洋、平和等縣交通局。閩西蘇維埃還作出決議:“仿照郵局辦法,整頓健全蘇區郵務,規定交通路線,定期傳遞信件”等。1930年5月15日發布的《閩西蘇維埃各部細則》中指出:“交通總局的工作和業務歸屬文化和建設委員會領導,交通總局應加緊整頓郵務,立即廢除偽幣,改用大洋,改民國紀年為公元,不再使用民國郵票和郵戳”等。
既然決定“不再使用民國郵票,替代它的只能是自己發行郵票。在當年戰爭環境中,閩西山區交通閉塞,不一定每個交通站、局都能收到“赤郵”使用。所以就出現了以戳代票的實寄封。只用木戳加蓋傳遞,等于現在的郵資已付戳一樣。據了解,在老區邊境交通站,貼郵票和蓋木戳是雙管齊下,寄往白區就貼用民國郵票,寄往蘇區就用“赤郵”。據《中央革命根據地財政經濟史》記載,1930年6、7月龍巖、永定兩縣蘇維埃政府給閩西蘇維埃政府的經費預算中有這樣一段話:“永定所屬各大區設交通員4人,郵花費大區2元、小區2元,交通員每人每月補貼1元!边@段也可以佐證,閩西赤色郵票在1930年的6、7月前已普遍使用。1986年~1988年間,筆者前后三次去拜訪了幾位當年是通訊員的老干部。原龍巖行署專員羅炳欽說:“1930年我在閩西蘇維埃政府當交通員,我記得使用的郵花就是這種紅五星的圖案(指的是《閩西赤色郵票》)。”龍巖市政協《文史資料》主編郭國翔說:“1930年五一節大會后,各界紛紛寫信給龍巖縣委‘彭清巖’的信上貼得就是這種二片郵花(指《閩西赤色郵票》的第一種)。這些信都是我親自接的!1986年夏,筆者去龍門拜訪1930年曾是龍巖縣蘇維埃婦女干部的彭鳳嬌,她說:“閩西蘇維埃成立后,我們寄發文件都貼用二片郵花,寄外地的貼四片郵花。”1989年12月17日,筆者參加福建省委紀念古田會議召開60周年會議期間,拜訪了當年的老紅軍陳茂輝、曾志等人,據他們回憶,“赤郵”于1930年夏天已在龍巖全面發行使用。
以上幾位使用過“赤郵”的老人都回憶的是1930年五一前后使用的,這就是說,1930年3月25日閩西交通總局成立后,就開始發行使用郵票了。斧鐮倒懸是為了悼念列寧1929年,朱德、毛澤東、陳毅率軍入閩,開辟閩西革命根據地,把關于悼念列寧逝世5周年的消息也帶進了閩西。但由于游擊戰爭環境不允許,只能在許多標志上出現哀悼志號,如在赤衛隊旗、袖章、鈔票、證書、股票、書報等上把斧鐮倒懸。根據龍巖市博物館館長張兆聲和福建省黨史辦研究員蔣伯英的講述,紅軍入閩后,為了悼念列寧逝世5周年,紅軍規定在統一的服裝上,紅領章四邊加黑,紅旗上把代表工農形象的斧頭鐮刀倒懸。這些現象在1929年~1930年間的文物上都出現過。現今古田會議會場舊址上還掛著斧鐮倒懸的旗幟。當時負責設計郵票的張廷竹,把悼念標志畫在郵票上,也是很正常的。就這個意義來說,《閩西赤色郵票》就是張廷竹有意為悼念列寧而設計的含有紀念意義的郵票,可稱為中國解放區票的第一套紀念郵票。1989年2月號上海市《黨史信息》中有文論證:《閩西赤色郵票》郵票五角星中斧鐮倒懸不是畫錯,是專門為1930年1月21日列寧逝世6周年而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