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紅字淡綠圖。a.紅字灰藍圖;b."n"倒排
1角,紅字淡綠圖。a.紅字灰藍圖。
1944年,鹽阜區交通總局,無齒孔,本刻凸版,報紙。19.5*19.5mm,18(3*6)。鹽阜抗幣。沈柔堅。
為什么郵票會有這么多面值?
因為從舊時起,各類郵件便有不同的資費標準,資費不同要粘的郵票數量也不同,為了更避免人們寄信時需要重復粘貼郵票,各種面值郵票逐漸發行,以方便人們日常寄信,郵政部門也要求人們在寄信時能做到一封信只貼上一張郵票,也就是俗稱的“一信一票”。
繼1944年2月1日鹽阜區發行第一套有面值郵票后,第二套有面值郵票也隨后面世,原來的第一套有面值郵票共四枚,分別是信鴿、帆船、軍艦、飛機的圖案,每個圖案的面值不同,而這套郵票與第一套風格相似,但卻有少許不同,從面值上看,第二套只有5分和一角兩種面值,在圖案上,也少了第一套中的軍艦和飛機圖案,只留下信鴿、帆船,其中信鴿分為5分與1角兩種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