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發行的北京風光(北京風景名勝)紀念金章系列一套共4枚,規格都是27mm,重量都是1/2盎司,成色含金91.6%,發行量都是2000枚,比較少, 該套金章正面都是華表、年份和“中國北京”字樣,背面分別為頤和園、北海白塔、八達嶺、祈年殿。 北京風光金章是新中國發行的第一套金章,比建國30周年金幣還早,屬于實驗性的發行。1979年春節前,由香港寶生銀行經銷發行,每枚售價1100港元,每套4400港元。據說當時不到幾個小時就被搶購一空,給了中國人民銀行極強的信心,所以后來建國30周年就發行了70000枚(實際鑄造量20000多枚)。
1978年改革開放國門打開后,中國人民銀行印制管理局首次派出代表團赴英國考察先進的造幣技術。并第一次帶回英國伯明翰造幣廠鑄造的精致的銀幣與銀章樣品,指定上海造幣廠測量研究并進行試制。我們此刻仍可以想象當時我國造幣界專家第一次見到如此精美的幣章時那種震撼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這也可以在陳堅先生的一段文字里看出當時主創人員的滿腔熱情-----“不久央行決定發行一套由我國自己設計鑄造的“北京風景名勝”紀念金章。上海造幣廠立即組織設計人員去北京收集資料。設計人員幾乎跑遍了北京地區的風景點,認真進行寫生攝影,最后整理出幾個最有代表性的景點畫成圖稿,上報審批。又經幾次修改完善,并制成浮雕石膏型。這樣經過半年左右的時間,一套由駱行沙、王振峰、陳堅和孫奇齡四位設計師設計雕刻的“北京風景”金質紀念章終于制成了。”
二十六年過去了,這套紀念金章依舊熠熠生輝,圖案設計簡潔大氣,雕刻精益求精,光和影下浮雕的層次感分明。共同正面圖案天安門華表放大鏡下蟠龍清晰可見,顯示了卓越的微刻工藝;八達嶺長城好像是一幅雄渾的山水畫,祖國壯麗山川在此激蕩;頤和園層次、虛實構圖精妙,可以在放大鏡下看到石舫的雕梁畫棟,遠處萬壽山靜靜的烘托著氣氛;北海白塔和下方的雪松構成了完美的對稱圖案,當時的審美偏好在此一覽無余;祈年殿首次在現代幣章表現,以后一發不可收,成為后續發行的熊貓金幣的共同背面,演繹現代貴金屬幣傳奇。
這套金章探索了貴金屬幣章的發行方式,為后續金銀幣章走向五大洲取得了初步經驗----“1979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委托香港寶生銀行為香港地區的總經銷,在香港地區首次發行“北京風景”金質紀念章。信息發出后.在發售前一天晚上,顧客已通宵排起長隊,首批發售的1500套在幾個小時內就銷售一空。”由于發行之初該套金章就在收藏者之間作了廣泛的分散,所以一直蹤跡難覓。八十年代初,蘇聯入侵阿富汗,國際黃金市場短時間暴漲至800美元/盎司,黃金的飛漲促使早期購入這套金章的人員去金店套現、熔毀,所以存世量更顯稀少。
金章見證了那個光輝歲月,而這套金章的成功鑄行又預示著中國現代貴金屬幣章事業的輝煌。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